在曹雪芹的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一个类似史湘云的伴侣来陪伴着他,他写成的《红楼梦》的点评者胭脂斋是否就是史湘云的原型者?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且深入的问题,触及了《红楼梦》研究中最核心也最富争议的领域——即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与小说人物、评点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解答:
第一部分:曹雪芹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史湘云的伴侣?
答案是:我们不知道,但存在这种可能性,这也是红学研究中一个主流的推测。
1. 史料匮乏:关于曹雪芹的生平,可靠的史料极少。我们只知道他出身江宁织造世家,晚年潦倒,居于北京西郊,著有《红楼梦》。关于他的感情生活和配偶,正史中没有留下任何明确记载。
2. “史湘云”的原型猜想:史湘云这个角色如此鲜活、生动,充满了生活细节和真挚情感,很多学者认为她很可能有现实原型。这个原型可能是:
曹雪芹的一位表妹或亲戚:就像贾宝玉和史湘云的关系一样。
曹雪芹的某位妻子或伴侣:这是更主流的猜测。根据曹雪芹好友敦诚、敦敏等人的诗句,提到曹雪芹去世后,留下了“新妇”、“亡妻”或“孤儿”,处境凄凉。有人推测,这位陪伴他度过贫困晚年的妻子,是一位性格豪爽、有才情的女性,其形象和经历化入了史湘云的身上。特别是小说后半部“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暗示史湘云可能有一段与宝玉在患难中相依为命的经历,这很像是对作者自身晚年与伴侣相依为命的一种艺术投射。
结论: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从文学创作规律来看,史湘云这样成功的形象很可能融合了现实生活中多位女性的特质,其中极有可能包含了作者身边一位非常重要的、性格豪爽豁达的女性伴侣的影子。
第二部分:脂砚斋是否是史湘云的原型?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和著名的假说,由已故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提出并力主,但它在红学界争议极大,并未成为定论。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假说的支持论据和反对意见:
支持“脂砚斋=史湘云原型”说的论据(周汝昌先生的观点):
1. 亲历性与熟悉度:脂砚斋的批语显示出TA对曹家旧事和《红楼梦》创作内情无比熟悉,常用“批书人亲历”、“作者与余实实经过”等口吻。许多关于闺阁琐事、小儿女情态的批语,更像是一位女性而非男性的视角。
2. 对贾宝玉的原型“曹雪芹”的特殊感情:有些批语情感充沛,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与感伤,仿佛批书人与作者有着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例如在宝玉对黛玉倾诉衷肠的段落,脂批有“玉兄玉兄,你不知作者此后泪何时能干?”这样的句子,情感代入感极强。
3. 对“湘云”的偏爱:脂砚斋在评论史湘云的相关情节时,批语常显得格外亲切和激动。例如在“湘云醉卧芍药裀”一节,有脂批说:“看湘云醉卧青石,满身花影,宛若百十名姝抱云笙月鼓而拥之者。叹叹!”
4. “谶语”式的批语:周汝昌认为,脂砚斋可能就是“金玉良缘”之外那对“金麒麟”所伏的“白首双星”,即最终与贾宝玉原型(曹雪芹)在贫困中白头偕老的伴侣。
反对该假说或存疑的理由:
1. 脂批中透露的性别信息模糊:虽然很多批语像女性口吻,但也有一些批语使用了“老朽”、“朽物”等看似年长男性的自称。这使得脂砚斋的性别无法确定。
2. 脂砚斋与畸笏叟可能是不同的人:多数研究者认为,“脂砚斋”和另一位重要批者“畸笏叟”是两个人。畸笏叟的批语口吻更像一位长辈(可能是曹雪芹的叔叔或父亲辈),而脂砚斋则更像是同辈。
3. 缺乏直接证据:所有猜测都源于对批语的解读,没有任何一条批语直接写明“余即是湘云”或“余乃女子”。
4. 学术界的多元观点:除了“妻子说”,关于脂砚斋的身份还有“叔叔说(如曹頫)”、“堂兄弟说”、“作者自己说”等多种猜想。
总结
曹雪芹生活中很可能有一位性格类似史湘云的女性伴侣,作为他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脂砚斋是史湘云的原型,并最终成为曹雪芹的妻子,这是红学中一个非常动人且流传很广的假说,由周汝昌先生系统提出。它有其合理的逻辑和文本依据,但并非学术界的定论,因为它缺乏一锤定音的证据,且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性。
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一个没有被证实,但也无法被证伪的、充满魅力的文学猜想。 它极大地丰富了《红楼梦》的阅读体验,让读者感觉这本书不仅是小说,更是一部作者与至亲至爱之人共同用生命和眼泪写就的回忆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