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学时代做家教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你能不能交给我一个方法,让我英语瞬间从50分提高到120分呢?”
现在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回答这个学生的问题了,只记得当时听到这个问题时,自己是很无奈的。
那个学生我至今印象深刻,父母是做建筑行业的,长期在外工作,家里很有钱,可是很少能陪孩子。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但是有点不实际,总是期待着老师可以教给他一个武功秘籍,一下子从班里倒数第二实现正数第二的逆袭。
大学里,也常常会有学生提问:“老师,这个方法真的有用吗?”
关注方法有没有用,这个没什么不对,可是在关心方法是否正确的同时,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这个方法是不是巧妙,也就是这个方法是不是可以迅速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因为对许多人来说:人生苦短,如果成功太慢,那么幸福必然减半。
这个时代,我们太希望速成。刚跑了1000米,就期待着自己可以嗖嗖瘦10斤,刚背了几个单词,就期待着英语成绩可以瞬间提高几十分,刚刚开始练习写作,就期待成为村上春树那样的大作家。
02 提到方法,我们可能会想:世界上是否有一种通用的成功秘笈呢?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几个案例。
逆向英语创始人钟道隆教授以他的“逆向法”著称。钟先生从45岁开始学习英语,运用“逆向法”,一年之后成为了高级翻译。钟先生学英语的方法不仅不新,不巧妙、不高效,甚至还有点笨拙,“逆向法”说白了就是“听抄”或“听写”,这几乎是所有大学外语系最常用的基础训练手段,虽然学外语的学生都知道这个方法,但钟先生将其用到了极致。、
我们大家熟知的新东方学校,这所学校创始人俞敏洪发明了一套背单词的方法——“词根词缀记忆法”,俞敏洪通过这个方法拥有了庞大的词汇量,并且创立了自己的英语王国——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当然,提到学英语,最夸张的例子还有一个人——大名鼎鼎的。“疯狂”的李阳。李阳用“疯狂”英语,征服了大江南北无数的学生。
三个人都在做一件事——学英语,虽然他们的方法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成功地学好了英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尽管他们所用的方法不用,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都是非常用功的人。
因此,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说法过于偏颇。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想开始做一件事,你先开始做,先行动,当你做着做着,自然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方法的作用大多体现在你已经开始行动的基础上,如果只是“光说不练”,再多的方法也是“一纸空谈”。
可以说,所有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无论是21天效应还是1万小时定律,强调的其实都是坚持的重要性。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备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所以,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相信时间的力量,相信坚持的回报。1年,5年,10年,坚持在一个方向、一个领域不断努力,深耕细作,到那时再看,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此文观点主要出自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第7章“应用”第2部分内容。
·END·
作者介绍:
Jeneer:喜欢读书、写作、跑步、健身的高校教书匠,和我一起阅读,从管理自己开始,努力成为时间的朋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