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巴山石刻寻幽

巴山石刻寻幽

作者: 缘动优选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18:24 被阅读3次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外之时,必先凿石为器……
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    --建筑大师 梁思成

巴山石刻寻幽

石材作为最亲民的材质之一,漫山遍野,唾手可得,俯拾即是,其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016,巴中被国家正式授牌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
巴中何德何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可谓实至名归,其中

摩岩石刻
其中摩岩石刻——尤其唐代造像被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冠以“盛唐彩雕,中国第一”的美誉。

巴山石刻寻幽

红色石刻更因革命老区的先天优势独领风骚。

墓葬石刻雕龙錾凤,神仙人物故事,精彩绝伦。

巴山石刻寻幽

而相较于摩岩石刻的恢宏大气,红色石刻的时代特色,墓葬石刻的堂皇瑰丽,民间石刻更是题材丰富,无拘无束,塔,幢,础,柱,门,窗,砚,碾,变化万千,不一而足。

巴山石刻寻幽 巴山石刻寻幽

细细赏玩与之对话,可以充分感受到创作者发自内心的,快乐且富有激情与巧思的创作状态,从而将实用美学带到让后来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勤劳智慧的石刻艺人将艺术融入生活,
让生活趣味盎然,造福千秋,启迪后人,
寓教于乐,善莫大焉。

巴山石刻寻幽

巴中的石材以砂岩为主,易雕刻,善表现,易风化,难保存,传统艺人利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技法,将各种题材表现得淋漓尽致,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岁月变迁,作品往往更具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即便有所损伤也凸显出一种残缺的美感。


巴山石刻寻幽

沧海桑田,一件件富有生命力的石刻艺术品,离开了它们的故土,历经辗转,因缘际会,或呈于华堂,或藏于秘室,这或背离了创作者的初心,沧海桑田,功过是非,且待后人评说。


在新的环境下,如何让传统的石刻艺术与时代接轨,与艺术相融,为生活服务,将懈怠转化成激情,包袱转化成财富,压力转化成责任,善待前人留下的丰厚遗产和光环,承前启后,借助中国石刻艺术之乡这块金字招牌,服务巴中经济,造福巴中百姓,或许这才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亦是其义不容辞的重任。

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融入于生活,当有越来越多人认同这样的理念并付诸实行,形成一股文化氛围,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更美好,可持续,可谓是当下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扶正固本的一剂良方!

巴山石刻寻幽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祖辈的智慧,审美,勤劳而骄傲,为生为巴中人而自豪。

巴山石刻寻幽 巴山石刻寻幽 巴山石刻寻幽

附记

前日,有幸受邀参加了巴中被授予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的会议,高规格的授牌仪式无需赘言,巴中能够在全国诸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本身独有的优质资源和政府的倾力推动不可或缺,对于本土石雕刻,我一向甚为偏爱,也是我收藏品系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为这次申报的基础资料添砖加瓦并申报成功而高兴,也为自己的不懈付出而欣慰,本届政府为文化版块付出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有目共睹的,文化兴巴的战略定位是无庸置疑的,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但对当下一提到文化就言必称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我认为是值得商確的,的确,文化是可以做成大产业,大经济,而且是可持续性产业,良性循环经济,但它可能是曲线的,是厚积薄发的,是需要大智慧的,它的天敌恰好就是伪文化,伪文化的特征是耍小聪明,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但其结局往往却是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衷心希望本届政府在文化兴巴的战略思维上舍弃小聪明,拥抱大智慧。

相关文章

  • 巴山石刻寻幽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外之时,必先凿石为器……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 --...

  • 新旧

    五泄,潭水,急缓 依势而下,摩崖石刻 细雨绵绵之时,行走西子故里 盘山寻幽,此景此情 雨雾朦胧,山水涟漪 自然、人...

  • 临江仙.忆十五年同学会

    青城别后重欢聚,巴山夜话当年。书生意气敢争先。醉来君挽手,垂首渐无言。 隔日乘兴寻幽境,峡中舟上听猿。棹声散落水云...

  • 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大足县周边散落着很多精美的石刻,最为有名的就是北山石刻和宝顶山石刻。个人感觉大足县石刻匠人较多,可能属于...

  • 寻幽

    日暮增秋色,山高树叶衰。 寻幽频不遇,归处惹尘埃。

  • 寻幽

    寻幽 子柔李刚 淡霭过熏风,花香焕彩中。 徐行迷径处,回首看新松。

  • 寻幽

    寻幽 芳菲蝶舞叶影深,韵远山幽鸟恋林。 最是情舒留寄处,牡丹亭映万花春。

  • 寻幽

    尘间凝音嘈嘈伶 幽中繁盛呓呓砯 林下石鸣水流宁 阡内犬宓人行静 陋屋苔青草纷氤 筱崎露弥竹留平 陌路谁人诉知己 唯...

  • 寻幽

    寻幽探径,静而不争。 虽用石涛笔意,可突然想起元代的方方壶,逸兴略发。 近日对墨法似有体会,幽妙难言。...

  • 寻幽

    树密林荫养生道, 幽深景致通何处? 踏足欲寻见芳踪, 忘记兜里无余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山石刻寻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vm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