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绝空洞的鼓励
当孩子遇到挫折感到沮丧时,空洞的鼓励并不会让孩子感觉更好,比如你很棒,你很厉害,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孩子自己心里明白并不是这样,空洞的鼓励无法让孩子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也无法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会沉浸在无助感中。次数多了,习得性无助便找上了门。
孩子并不需要虚假的吹捧,这些虚假的吹捧就像水里的泡沫一样虚幻,经不起考验,借由各种方法让孩子感觉很棒,从而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妄想让孩子积极向上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的满意会带给孩子正向能量的循环,也就是成功的体验更能让孩子培养高自尊。因此,当孩子面对挫折时,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听听孩子失落的心情,并帮孩子分析问题的关键,找到改进的方法。
谁的问题?怎么形成的?是否可以解决?针对问题的解释风格会影响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也就是遇到挫折后是否能乐观面对。
二、消极情绪有好处
焦虑、抑郁和气氛这些消极情绪,是有意义的,它能激励孩子采取行动改变自己或者改变世界。当孩子陷入消极情绪时,家长会下意识的想要保护孩子,以避免孩子心情不好,实际上这也是在剥夺孩子学习调节情绪和学习乐观的机会。
坏情绪是抵御风险、防止损失的前锋,这些坏情绪里藏着巨大的信息,解读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情况,并促使我们采取行动来排除危险。
其次,焦虑、挫折、竞争和挑战这些坏情绪会促使人沉浸在自己做的事情中,进入心流状态,这是一种最佳的积极情绪之一。
并且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在坏情绪的反复磨练下,孩子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习得性无助,一种是获得掌控感。掌控感的获得需要经历失败、心情抑郁自己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孩子不快乐,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廉价的鼓励,会让孩子更难感觉满意。刻意缓和孩子的情绪,小心翼翼保护孩子,避免孩子遭受挫折,会让孩子更难得到掌控的感觉,增加罹患抑郁的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