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M是初中开学。他个子比我高,微胖,圆圆的脸,弯弯的眉毛,很爱说笑,所以很快我们就混熟了。
在那个时代,物质和精神都同样贫瘠,我们不喜欢踢球打篮球,也没有姑娘,做得最多几件事是看漫画、玩游戏。
买漫画去的比较多的地方叫沙滩儿,只是个名字,并没有真正的沙子。那里一个个小棚排成一行。摊主把漫画书用绳子串起来,一行行挂在摊位前面。我们从学校出发骑车过去,现在也想不起来一路上会聊些什么。
到了书摊,往往会感觉钱不够用。机器猫、圣斗士、七龙珠、侠探寒羽良等等,这些作品从日本来讲,也是精华中的精华,在那个时期机缘巧合,一起进入了中国,引入的出版社也比较杂,不少是盗版,质量比较高的是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可以说是日漫在中国的启蒙出版社。很幸运的是,M家里给的零花钱比较多,我经常可以蹭M的漫画书看。比较关键的作品,比如七龙珠可以一本不漏。多年后我和一个同学聊天还说起,他印象最深的一幕是M冲进教室说:小猴王又出新的了!漫画对于那时的我们就是这样重要,分量超过今天的美剧。
我们时常拿着七龙珠的漫画书,上课时候临摹书中的一格。我至今仍记得M画的十倍界王拳的孙悟空,画的很下功夫很精细。最近才有机会见到M,中间相隔了十几年,M的身材似乎更加高大魁梧,手中夹着香烟,说起已经不再画画,但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写作。M对写作的虔诚让我颇为惊讶。在我眼前的他和在我印象中初中时候的他,两个形象重叠,让我感觉恍如隔世。
大概人总要有一些寄托。原来在学校,日常就是学习,学习之外就是漫画游戏。现在到社会,日常就工作,工作之外就是写作。少了这个寄托,人总会变得像战场上的士兵,别人让往前冲就得往前冲,没有自己动脑子的余地。
我们那个时代的游戏还是任天堂。或者说,在我们的年轻时代,见证了游戏的一步步发展。从一开始的任天堂,一路发展到了土星、PS这样的光碟机。不过游戏机的性能并不是重点,我想今天人玩起《热血》系列的游戏,也还是能够体会我们当时的乐趣。
我们接触的第一部是《热血行进曲》,几个人跑到同学家去玩,游戏里打成一锅粥,游戏外也笑成一锅粥。后来在漫长的初中年代,每一个热血的新作出现都会引起相当一阵轰动。那时候都是盗版黄卡,几合一这样,但价格不菲。通常是每人买一种,然后换着玩。到后来主机升级,我们又玩上了MD,沉甸甸的黑卡。一盘RPG,像《梦幻之星》都能玩好几个月。带动的周边就是大家都去买游戏杂志,找攻略,一起讨论哪里能翻到宝箱,拿到更好的装备。
除了在家里玩游戏,我们还经常去附近的游戏厅玩街机。我记得那时候我把午饭的钱省下来,中午只吃几个烧饼,其他钱都扔给了游戏厅。《街霸》打不过别人,多是玩《三国》这类清版游戏,或者飞机游戏。我和M经常配合打一个游戏,主角是猫王,敌人多是体型庞大的怪人,打败了敌人忍者,还可以使用他玩后几关。这个游戏有一个缺德的设定是加血需要两个玩家比赛,看谁手快,按键次数多的才能加血。M按键的速度奇快,我从来没有击败过他,想加血只能求他手下留情。
在那个时代街机厅人很杂,很多所谓不良少年。我和M都被劫钱多次,还好我们本身就没什么钱,也就是劫走几元。有些不良少年还会扮演所谓黑脸白脸,黑脸就坚持要打你,白脸就会说:算了算了。
也许是因为漫画游戏,M与日本结下了缘分,后来学了日语,还做了日语老师。我想他现在能很轻松的玩日文游戏了,不必像当年那样,看着一屏幕的鬼画符,猜测买哪个才能加血。
我想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大概想不到我们成年以后会这样忙,忙到尴尬,身上背负这么多东西。也不会想到小小一个手机,就已经能玩当时街机的游戏。有些变化是好的,有些变化是不好的,但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不变的都留在了过去里面,像一个个凝固的瞬间,也留在了我们写下的文字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