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段时间在某书共读的一本书中说现在很多家庭夫妻双方都觉得自己为这个家牺牲太多。书中是这样定义“牺牲”的,当你做的事情不是你喜爱的,那么你会觉得是牺牲。
举个例子,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准备一起三餐,觉得自己好累,天天跟丈夫抱怨自己付出多少却没有得到什么。但是这两年我也是体会了这样的感觉,突然能够明白当我觉得烹饪是种乐趣是,我并不会觉得它让我难受,觉得天天做饭是种负担,而是觉得哪天做得好有成就感,哪天儿子食欲好开心得不得了。
冯友兰先生的随笔《理想人生》中提出“内在的好与手段的好”。
他说:“若我们在生活中将大部分手段的好,都亦认为有内在的好,则人生之失望与苦痛就可减去一大部分。”
譬如写字为目的,写字就是“内在的好”,但是如果给朋友写信,它就是成为手段的好。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沉迷于练习POP手写字体,我总觉得会写手写体很厉害,随便出个海报都可以惊艳到小伙伴,简直是666耶。所以用冯先生的观点我只是看到它手段的好所以痴迷。果然,好景不长,我坚持一段时间后就荒废了。不过我仍然觉得有这么个手艺很牛的,但是慢慢地不再觉得海报字体漂亮用来炫技有强烈满足感。只是平时写写字,自己觉得挺好,也不再为没有坚持下去而感到惋惜或者有些责怪自己意志力不够。
生活中还有许多我认为可以坚持的事情,譬如读书。记得朋友圈有那么个以写作为乐趣的朋友说过,不输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不知道我是不是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虽然我特别欣赏这样可以通过阅读输出内容的优秀书友,但是有时候感觉阅读也不一定必须要求自己达到什么境界,如果非得要自己写点什么才算读书有用的话那估计很多人都要对自己行为失望。
嗯,值得庆幸的是,发现生活本身的乐趣确实让人安心,这也许是现在流行的“小确幸”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