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我们暑期集中学习的第一天。上午授课的是一位博士小杨老师,她西北大学本科毕业,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日本广岛大学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时间。看着这位年纪轻轻、相貌甜美、态度温和、笑靥如花又毕业于名校的博士,大家充满了期待。仔细看小杨制作的课件,每一张幻灯片都很精致;静心聆听小杨的语言,干净利索。但是作为一名培训教师,小杨还是太稚嫩,漏洞、问题很多。
一、核心素养在2014年就被提出,小杨一开篇提出三维教学目标,但至始至终没有和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显得不能与时俱进。利用休息时间问问小杨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小杨老师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核心素养”一词的存在。
二、语言中小杨老师不时出现“给人感觉好像”“好像”“不知道我这样认为对不对”等等内容,这种语言的不确定性,让听课老师觉得授课老师自己没有考虑好,随口而出,很不自信,从而降低老师们对她的信任度。
三、和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小杨老师语速快,语调不变,虽有笑容但无热情,听着听着就枯燥乏味了。
四、所举事例(特别是留学)小杨不能游刃有余的无缝连接,虽然我们听课教师不要求行云流水,顺理成章,但过渡明显生涩、不自然,让人失望。
五、多次使用“无聊”。比如,“听课感到无聊的话……”再如,“给大家出一个无聊的小游戏”(分拆“全世界”)。无聊,百度解释为:1.由于清闲而烦闷,2.(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首先,如果有些听课老师感到无聊,就认为授课老师的课不好,有些片面,有失偏颇,但授课老师自己说自己的课无聊,那就是不自信的表现,毕竟才上课几分钟。其次,既然小游戏无聊,让人烦、讨厌,那为什么不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呢?
六、举例不符合现代课堂评价要求。小杨老师放了一个视频,一位女老师给小学生讲《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位老师全程没有提问,一味自己沉醉其中,隐隐约约能听到几个学生稚嫩的附和声。这节课就是一节失败的课,教师唱独角戏,典型的满堂灌,把学生不当一回事。但我们的小杨老师说:“这位老师,一会儿慷慨激昂,一会儿引发理想……”评价很高,认为这是一节优秀的课。我想,小杨老师可能在大学教书,对小学课堂最基本的认知不了解,谁是课堂的引导者,谁是课堂的主角还没有弄清楚。
七、基本知识混淆。讲一个案例时,小杨老师用了“打比方”“举例子”“讲故事”“讲道理”等等词语,混淆了基本文体所用词语。
八、小杨老师授课题目为《教学策略的运用》,但她讲课无策略,不能把所讲内容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
听过很多课,有的老师年轻有活力,有新思想,有自己的独特观点;有的老师不时互动,调节课堂气氛;有的老师知识渊博,引经据典,令人佩服……
小杨老师说,这个课她已经上第七次了,但还没有修改过。我们都知道平时我们自己上课,每一次都要有有效调整,查露补缺。看来小杨老师太年轻了,历练的路还很长,希望她能不断摸索,不断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