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终身成长》第七章中一段文章“处罚是否算教育。”
“很多父母认为,当他们评判和处罚孩子的时候,他们是在教育孩子,他们会说:‘我要给你上一课,让你永生难忘。’他们教了孩子什么呢?他们教给孩子的是,他们如果不按照父母的规则和价值观办事,就会收到评判和处罚。他们没有教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做出更有道理、更成熟的决定。”
读这段话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次自己惩罚孩子的场景,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按照我的规则和价值观办事。尤其是作为教师,责备学生的时候,多半是因为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事。这段话如当头棒喝给我一击。我们以为是在教育孩子,但这种惩罚、评判或者责备的方式,都是在限制孩子思考,没有向孩子标明“交流的大门是敞开的”。简单的来说,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教育意义。
首先,是否有评判性。少讲或者不要将带有评判行的语言,没有人喜欢被评判。可以从不评判自己开始,接纳自己的现状,不评判对错,只看得到努力。
其次,是否有惩罚性。惩罚始终是谨慎使用的一种方式,很容易不当使用,变成了情绪的宣泄。在惩罚之前,是否让对方已经了解原因,规则是双方明确的,是对方可以接受的和可以承受的。
最后,能否帮助孩子思考和学习。用成长性思维去看待问题,眼见为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虚,进一步的沟通可以看到事情的真相,也能对自己和对孩子有更深入地了解。眼光放远一点,多谈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孩子思考和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