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在村里执教三年后,乡里的大学校如期落成,方圆大大小小的村级学校几乎全被并入乡里的大学校,李先生有些无奈,也有些庆幸。
遗憾的是,他真心希望能重返校园的大福,在放牛的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那年村长请他来多半还不是为了大福,而如今,事与愿违,这虽然不怪李先生,可这在心肠善良,又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事业上的李先生来讲那不一样,大福自然成了李先生最放不下的心结,值得李先生庆幸的是村里绝大部孩子懂得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和礼仪,这才是重中之重。
李先生说:“为人处世的道理比起那些看着平摸着也平的书本文字显然要重要多了。”
还有就是庆幸自己,这回即便村长再怎么留他,也是没辙了,关闭村级学校是大势所趋,是乡里的教育政策红头文件,是必须彻底执行的。
村长为了实现当初给李先生的承诺,先是委托庆华的亲戚前往乡里试探消息,几次打听无果,村长便趁去大队里开会的机会,直接当面问乡学校的负责人,乡校长,老校长已上年纪,但依旧一手掌管学校里一切大小之事。
村长哈腰半弯腿,就差点跪在老校长跟前,拦住校长的路说:“校长呐,实在是为难您啦!”
老校长双手不停相互按捏虎口,给的回复很简单,很明确:“教师名额已满,我总不能请人来尽吃白饭不干事吧?要这样我给其他教师怎么交代?这事就是你跪着等下学期开学也是铁定不变的事。”
村长继续无理强词:“我这也是当初承诺给他的呀!”
老校长又是说了一堆,村长只听进不同意的半句话,老校长说再多其他话,要是没同意,那对于村长而言便是废话,无任何意义,村长失望至极,回家。
回家前他还是恭恭敬敬的跟老校长说:“谢谢您,谢谢您。”
老校长摇头,捏虎口离去。
村长回来后对李先生垂头丧气,千道歉万道歉,说:“李先生呐,是我对不住您咯,害您在这白白浪费了几年光阴,我当初就不该请您来这的,哎!”
村长说完低头,摇头,接着又叹息:“哎。”
李先生见状安慰:“不存在,完全不存在,是我没教好大福呐。”
李夫人见机说:“不去也好,不去了那就跟随儿女进城,陪读去。”
庆华安慰村长:“学校关闭了老师走那是很寻常的事。”这才使得村长心里好受些。
确定李先生要走后,村里人便显得特别客气,先后感谢李先生,送芋头,送鸡蛋。
先是村长请李先生上家里就餐,一青樽碗的高汤咸腊猪火腿肉面,加两个煎荷包鸡蛋,这算是顶好,顶客气的待遇,只有乡长来访才有的待遇,请吃饭的时候就烧两碗,一碗给李先生,一碗给李夫人,堆起来的面把汤吸的干干的,面再一糊,那碗里就更满了。
李先生先是客套:“您看,您看,不必如此用大啊,这碗面够我们吃一天咯,您真是太客气啦。”说着就准备把面试着夹到一口空碗里。
村长见状说:“那么点,您老大一个人,要得,别动啊,只管吃,别动,吃不完剩下便是。”
压在面上头的蛋,豆腐丝和肉丝让李先生的筷子无从下手。
拗不过村长的李先生只好说:“好,好,好,我吃,我吃。”说着又把那些肉啊豆腐啊荷包蛋往空碗夹。
村长看了又给倒回去,说:“别动,别动,难看这样,料头先吃了,实在吃不完就剩面。”
李先生没辙,撑到喉咙都直了还没吃完,青樽碗里还有一半面,待李先生走了后,再喊来大福,把先生吃剩的面给吃了。
接着全村人效仿起村长的客气,要请李先生来吃面道别,以致李先生见面就作呕为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