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可以伤害你,为什么我不行?”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我在想这背后的逻辑,它很“怪异”,不是一个正常的逻辑。我从中看不出来,它之所以成立的原因。我是说,你毕竟有别于别人。就像我会分享自己觉得重要的、开心的或隐私的给到你,但我绝不会把它也给到别人。
过去,我经常听说“同甘共苦”,就现实所见,“共苦”是大多数,“同甘”却很难得,并不常见。当然也有,就是在那种既得利益面前,好像说上这么一句话就意味着承诺以后必定愿意“共苦”。我的理解是,这是心虚的表现,主要是为了更加理所当然地享受这份“甘甜”,且并不需要为未来真的去付出什么。或许我们也不知道,又或许就眼前的利益告诉我们,之后只会越来越好。
只有亲自承担过并为之付出代价的人,才更清楚这里头的“侥幸”和自己的真实水平。
我们之所以够得上一些东西,并不意味着就配得上。就像经济下行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守持住既得利益,而不是在既得利益的前提上去获得更多。很多人在这方面很容易得意忘形,倒像是成功孕育成功,然后生生不息,最终都可以成为大人物,前提就只需要一次小小的成功。这是我看到很多人之所以固执、执念,包括说坚持和努力的最大支撑,一种顽强的信念。我不愿意就这个观点进行评判,可就我所知道的,如果你相信什么你就去做什么,很可能你最终连自己也无法相信。诚然,可能有惊喜,但就我个人的亲身经历而言,没那么理所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我并不享受我的成就,当然,我也没什么成就。通过生活就可以观察发现并轻易得出,哪怕是一些常态的事儿,我们也并不能真的完全掌控。我是说,一份好的心情,一份好的享受,甚至是一次恰到好处的表达。
我就挺不会说话,有时候就难免想要“呛人”,生气,赌气,怄气,听不得别人说坏话,哪怕说的并不是自己,哪怕那些坏话有所依据。坦白说,我不太能够轻易信任谁,因为我相信人性。所以,我知道人在人性面前总是很容易被诱导,被误导,被失控。可就算如此,我也不觉得一个人就是这样。因为我知道,很多场景都无法再现。很多事情当然也是。真正能够“一以贯之”的除了最坚实的内核,其它都不过是受环境,或受人性,又或出现变化的缘故。就算哪怕从事同一件事,也总是很难准确地把握规律。就像开始的好奇,到热情,再到初次尝试,各种尝试,紧接着真正去做,并持续一段时间,然后试图对此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私以为这是抓住本质,但就真实情况而言,它更像是一场表演,自己演给自己看,自己骗自己。至于最后的结果,无论是规律也好,本质也好,包括自己的认识,理解,看法,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表演之上的,你并不真实生活其中,你也并不真实感受过它们。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介入任何其它,但就现实而言,其它不容忽视。
就说跑步吧,我之前跑了三年多,我就知道,天气会影响自己,心情会影响自己,胡思乱想会影响自己,看着目标会影响自己,包括刚开始跑时身体的反应,再到跑了一段时间后身体的状态,它也会影响自己,路边的风景,跑道的人群,包括说自己经常找不到原因,找不到目的,找不到动力,偷懒也算,虚荣也是,包括说觉得累,没睡好,又或有其它什么重要的事儿……就是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甚至无关紧要的,恰恰成就了它的真实。就像我们生活的细节和生活的意义,我们经常在探讨生活的意义时就没了细节,然而,我们真实生活,细节而具体的构成生活,我们的感受也来自于它们或对它们的观察……我们觉得它们微不足道,我们觉得它们不具备真实价值,我们觉得自己需要更大的改变,我们还觉得自己是因为那些“因没有而想要的一切”才如此,不得不,身不由己。比如钱,比如爱情,还比如才华、事业、帮助……
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但也并不简单。就像大家都听过“卖油翁”的“唯手熟尔”,然而,不被人们所知道的是,它是如何成为“手熟”的过程。
有些干扰是一直存在的,只有真正走出来了,它才真的返璞归真。只是,要去探求它的过程,尤其是从结果“逆推”,它就失真了。它并不是真的就“唯手熟尔”,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过度紧张而手抖,可能会舍不得油漏出来反而漏得越多;还可能是某次被“感觉”成全,结果就一直想要寻找这种“感觉”反而因此手足无措;以及,可能是不敢用油做“实验”,先用其它的,而一旦真的用油,就又失手了……小时候家里没接水,要去河边的井里打水,打好水就得挑回家。开始的时候,会在桶里放两片叶子,这样水就不会轻易溅出来;后来是自己死命抓着扁担上的绳子企图控制住它们,然而随着身体一动,越是想要控制就越是摇晃不停;再后来,只是轻轻一拨绳子,或一只手靠在扁担上,甚至我还学会了“换肩膀”(左肩换右肩)。这个过程中,最初是走一段歇一会儿,慢慢地歇的次数就有限,甚至我会刻意到了地方就停下歇会儿,等我会换肩了,整个过程就都不需要歇息了,而且从开始打出多少水,到家就能剩下多少水。在整个过程中,心理和情绪是完全不参与进来的,因为小时候我就觉得理所当然,不然喝什么呢?只是为什么是我?我没有想过。
我要说的是,越早接受一些事儿,反而越轻易就揭过去了。但如果抱着从头开始的想法,一次次去追溯,不能说毫无效果,只能说是确实影响和干扰都不少。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用自己的经验,直觉,以及成为本能并用本能去行事,这也就意味着这样对我们而言是最轻松、最高效,也是最简单的事儿,也是基于此,我们能学习到的和愿意去学的就变得极其有限了。
我是说,如果你不了解其它的,可能你也做不好当下的。你能做好当下的,却并不见得你了解其它的。很多时候都是先行动,然后后知后觉,少数时候是一边行动一边修正,更少有时候则是完全掌握然后行动。但这里头有个错觉,就是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直觉,和我们的本能似乎才是大多数时候,所以,自信,自负,盲目都是大多数时候。而一旦遭遇“意外”,就不知所措了。
就像我初听那句话,“正是因为别人动不动就可以干扰你,那我的干扰也就再正常不过了,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吧”。坦白说,我从未想过去了解别人,我都是直接对抗,内耗,然后不断地“卷”自己,这是我对他们的回应。可是,我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时候,我打心底就不会允许自己这样去做,我也会渴望理解,同情,安慰,认可,但我并不在意别人的这些,因为它们并不常伴随着我,他们也并不真的了解我,就都不需要。我会将他们的伤害转化为自己强大的动力,但如果这些伤害来自于身边人,我就会丧失动力。我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了。
就像快乐分享给合适的人,因为我知道对方并不介意我快乐,所以我可以很快乐;就像悲伤不轻易与人诉说,因为我知道对方会关心我,而我不希望因此被关心;就像痛苦了就不说,独自承受着,一遍一遍自己宽慰自己,然后不想听到与之相关的一切,并不是“这一切”的原因啊,就只是时机不对。可说的,可言说的,总归有限的。
我可以随意理解也可以不去理解别人怎么想,别人对我做了什么,我也可以去计较,去算计回来,那是因为我可以自主选择。但对于不是别人的你,我默认了选择,就不会这样去看,去理解,去做出伤害你的事儿。但,可能恰恰是这样,反而让你受伤。
就像家人没得选,所以在家的伤害最深,可也因为没得选,反而哪怕伤害很深也依旧可以轻易释怀。
它就像我一直以来对待感情的看法,无论是朋友,亲人,家人,还是其它什么,因为我觉得关系牢固,反而可以很轻易地接受各种好,而如果不熟的话,我就会暗自猜测、怀疑对方的用心和目的。归根结底都不是唯利是图的人,也因为不是这样的人,反而做不到那么坦然接受一些好,一些善,一些帮助。无论是从交换,交易,还是说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本就是竞争,合作,博弈,争取,主动或被动,筛选或识别,就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可这样的东西太多了,这样的场合太多了,这样的场景更是无数,也是因为这样,反而很难简单。而无论关系还是感情,就很简单,哪怕心中有所怀疑也会第一时间打消这种怀疑,可又很矛盾,就会想着再看看、再想想,就会舍不得、放不下,可能也是这样,“当局者迷”其实是一种浪漫,因为旁观者再怎么清楚,其实清楚的既不见得是人,也不见得是事儿,就只是——如何去处理,如何去证实,如何去识别和判断……但,只要感情还在,就不是那么回事儿。若感情不在,自然是旁观者清。
以上,祝大家“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