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概念里,中世纪带点神秘,有点浪漫。可是,与哲学联系在一起,却多了几分严肃。究竟在这个时期里,哲学有了什么样的发展?
中世纪的哲学时间跨度是最长的,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两千六百多年里竟然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占了一半之多。可是,其创见却很少。这与宗教有关。宗教的出现让人们思考变少了。因为宗教带给人答案,让人减少思考。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放在今天的教育上也是合适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也体现在这里,给出既定的答案,让学生缺乏思考和创新。
哲学是先于宗教产生,可是在中世纪却反过来被宗教影响。宗教的起源原本只是犹太社会里的一个宗教团体。他们相信这个世上有救世主(基督)。后来耶稣的出现就契合了他们心目中救世主的模型。于是相信耶稣是基督的人就是基督徒。后来宗教因个别原因发展成为三个派系,分别是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他们都信仰同一个上帝。
在中世界哲学了,有两大派系,分别是教父哲学和经院学派,前者的代表人是奥古斯丁,另一个是阿奎纳。教父学派给人的影响是他明确说明最高的力量是上帝,并且它能解决生前死后的事情。可想而知,教父学派的宗旨就是答案。
随后的经验学派就很谦逊。这个派系的人喜欢和高专业知识的人沟通。他们也热衷办理教育事业。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培养了许多传教士。在这个派系里,他们有一个理论程序。
1.提出问题
2.提出正反方的观点
3.逐条辩论观点
4.得出结论
当哲学变得这么教条的时候,他还是哲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