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理的前提与基础

管理的前提与基础

作者: 49路末班车 | 来源:发表于2024-01-05 20:32 被阅读0次

时间的乘客,你好,欢迎乘坐49路末班车,这是你的车票请收好。

车牌号:49路末班车

车票号:H20240106

车票价:1440RM

参考资料:《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宁向东

路经站:摘抄站、回顾站、启示站

摘抄站:

1)你首先需要认清的就是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你要和周边的人形成有效的管理关系,因此你需要知道的是,在别人眼里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认识自己不是你觉得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别人眼里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2)我认认真真地把报告看了好几遍,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我以前根本不了解自己,或者准确地说,我以前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3)人既有内向性的一面,也有外向性的一面,内向性和外向性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

4)性格改变不了,但是我可以想办法改变工作方法,所以做测试的意义就在于了解你自己以后,尽可能作一些积极的有效的改变。

5)认识自己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回顾站:

在这一节课中,宁向东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才是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在过去,我们认为所谓的管理,就是管理外部的事物,包括人和物两个维度。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就是要想方设法让被管理的对象变得有序、可控,更多的是从对方的角度入手。但是宁向东老师给我们讲述到,其实,在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是深刻地了解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认识自己,并不是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在周围的人眼中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周围的人眼中的自己与自己眼中的自己存在着非常巨大的鸿沟,例如,在课程当中,宁向东老师举了自己的例子。在哈佛商学院进行培训学习的时候,其一直都会认为自己属于典型的外向型人格,例如,在自己当任清华大学学生会干部的时候,主持学生进行投票,即便面对着成百上千名学生,自己也气定神闲。此外,在教书的时候,台下的学生数量越多,自己教书的热情也越大、越兴奋,从这些人生经历当中很容易认为这是一个外向型人格的人,但是通过做MBIT测试,即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测试工具之一,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外向型人格的人,而是偏内向型人格的人。

例如,当有下属或者是学生来询问问题的时候,宁向东老师会出于本能地进行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才会给出最终的方案。当宁向东老师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做决策的时候,其实是偏思考型、偏内向型的时候,往往会使提问者与回答者身心疲惫,导致组织效率的下降。当别人来询问解决方案的时候,本能地回答“给我点时间,让我想想再回答你”,很多时候,由于宁向东老师的事情非常多,容易忘事,结果导致下属的问题没有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解决,被搁置,被延后,而又由于自己的事情非常多,最终这件事情最终不了了之,等到突然想起来询问下属时,“我上次询问过您了呀,您说您考虑一下”,在这个时候才突然想起来自己需要给下属进行答复这件事。

因此,即便我们认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并且有相应的人生经历来佐证自己对于自己的观点,但是实际上我们对于自己一无所知。而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后,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做出正确地决策。例如,宁向东老师知道自己做决策非常缓慢,就设置了“及时反馈”的提示语,在办公桌上放有“及时反馈”字样的小便贴,时刻提醒自己,当有人需要寻求帮助,寻求解答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内做出反馈,如果实在是无法现场解决的话,也让下属独立思考,重新敲定汇报的时间,防止由于自己的性格导致项目的进度完全积压在自己的手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理的前提与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mi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