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王白石真
1.
曾几何时,站在人群中却不会感觉到格格不入,而只是沉默以对,或微笑,或低头。也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害怕接触人的目光,每次交谈,总要摆出一副东张西望的样子,仅仅是为了转移注意力。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个例还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但确实我意识到这与小时候的我是不同的。甚至更多的时候,我好像连基本的本能反应也丧失了。唯有在面对风景、动物,或某个物件之时,这种专注和本能才得以体现。好像就是这样——因为有旁观者的存在,或自己时不时的陷入“局外人”的时候,自己便丧失了本能了。
所以,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在看电视剧、看书的时候,我就总会忍不住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或者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总是很难去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可能是这些年来,所受过的训练,自己的习惯,经常自问自答的习惯,以及经常反省和自我审视的训练,它让我的本能被思考所替代了。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反应,又或是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才对?这种对显然是经过思考的,而不是本能的。也就是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竟然连基本的反应都需要进行思考之后才能决定了。显然,这活得很假不是吗?
其实,我也大概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不理智的,是不够聪明的,是不自知的,也一直听到这样的声音,从别人那儿听到这样的声音。是这样的评价,导致了我的怀疑,以至于我一直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因为自卑,也因为不够自信。所以,听信了书中的道理,听信了别人的话,我如此极端、偏执,以及渴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理性得如同机器般的存在。说到底,我还是不够自信,不够坚定。
2.
想想也是,如果不是环境带给我影响,如果不是内心不够坚定,如果不是一直以来那么的在意世人的目光,又怎会变得如此复杂。说白了,还是情绪不太稳定,心性不够坚定,太脆弱,太感性,太情绪化和抑郁寡欢。可是,说真的,人生真正能让我感觉到欢喜和乐观的,真的很少。说悲观是一种远见,那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这样的话我是不会信的。而且世事有多复杂,有多艰难,要保持纯粹有多困难,我就有多无力。甚至,无所适从。
我也想任性,想自私自私,想做个坏人,如果这样就可以回归到童年无忧无虑般的生活,我肯定会这么去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做不到这些。因为所接受的文化,所吸收的知识,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所受的伤害,这些无不在提醒着我,我应该有良知,应该保持善良。
总是以己度人,兴许受伤的自己。兴许骨子里就是宁愿自己受伤,也不忍心看着别人因我而受伤,狠不下心,也无法做到彻底的放弃自我。兴许曾经的温暖太过于美好,而记住这些,并将此视为自己的一部分,于是就开始了悲剧的人生。幸运的是,这样的事实,似乎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最起码,在面对他人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只是,对于自己而言,这未免太残忍了些。
3.
很想回到过去,回归纯真。
那是做梦都想这么活着的人生。
可惜的是,一切已经发生了,
根深蒂固,却也依旧无所适从。
禅定,是所有宗教的核心,
忘我,无我,对于清醒的人而言,
诱惑,规则,对于疯狂的人而言,
本能,行为,对于复杂的人而言,
终是艰难的考验。
一个人,孤独的修炼,
作茧自缚,是我,
渴望纯真,也是我。
这回不去的不只是时光,还有我以及这非本能反应——
我的思考——
权衡利弊,得失取舍——
我,非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