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命运,依照心理学的经典解释,就是我们将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际关系中,结果命运就成了一个无聊的轮回。
心理治疗的目的:让我们明白,自己的心是如何制造这个问题的,又如何展现在这个问题中,当我们比较敏锐地发现自己的心与这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后,这个问题就化解了一大半。
对自己内在的觉察让我们变得更宽容、更从容、更灵活、更信任自己和别人,所以可以和这个问题共处,甚至这个问题已不再是问题,虽然事实看上去还是一样的。
很多人需要将心通过事情展现出来,将自己的内在投射到外部世界,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需要。
我们不愿意向内看自己,那一定是因为,自己内在有很痛苦的东西。
如果投射出去,就意味着,会有另外一个人承担自己的痛苦。
认识自己,觉察自己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不要迷失于自己的外部世界中。
因为我看到的外部世界,其实是我自己的内心投射出来的一个心理游戏。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己的内心就是一块模模糊糊的难以辨认的存在,直接去看的话,什么都看不清,还会让自己非常焦虑。
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需要将心通过事情而展现出来,也就是说,将自己的内在投射到外部世界,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需要。
关键是,我们要明白,自己看到的一切外在,都是自己内在投射的结果,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明确的意识。
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埋怨别人,并将事情的责任一味推到别人或其他事物身上,而知道首先要看自己。
我们希望健康、幸福和快乐,但我们更希望世界按照自己的意志运转。
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健康、幸福和快乐就是鱼,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就是熊掌,无数人选择了后者。
一个成年人的人生,不管多么不幸,都是他自己追求的结果。
太多时候,我们的愤怒是一个假象,是为了防御真相而制造出来的假象。
我们一切悲观消极的想法或信念都是陷阱,而我们还表现得留恋,是因为这些陷阱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好处。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追求好处。那些看起来非常有杀伤力的习惯做法,最初都是给自己赢得很多好处的。
无论一个习惯性言行看起来多么不好,都不要恨好,要尊重它,因为它最初保护过你。
我愈来愈相信:如果移除了障碍,人自然会发展为成熟、充分自我实现的个体,就像一棵橡树籽成长为一棵橡树。
——美国心理治疗家欧文 雅洛姆
这也说明了每个人都是本自俱足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具备了成长的一切资料,我们不需要向外寻求力量。
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卡在陷阱里。 罗区说,真爱的密码是“你希望伴侣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去做”。
他认为,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颗种子,虽然最初是种在你的心中,但却会同时在你的伴侣身上发育,于是你的伴侣就是由你“创造”的。
当我们种下种子A时,-A的种子同时也一并产生了。
譬如,当父母对高三的孩子说,你一定要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学。这时,“努力考上一所好大学”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但同时,“如果考不上一所好大学怎么办”的恐惧也产生了。
同样的,当你对自己说必须成功时,“必须成功”的种子种下了,但“如果成功不了怎么办”的恐惧也产生了。
我们需要对这种二元对立有所意识,否则,假若我们只意识到A,那么我们就会将-A投射到身边的人身上。
改变种子=改变一切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心中有什么种子,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而且不需要意识上知道我们有什么样的种子。
自己改变了,别人也会自动改变,而且他们都不需要知道我们发生了什么改变,就会改变对我们的方式,这一切是因为自己内心的种子发生了改变。
通常,我们过于关注别人,并且无意中会认为,别人才是我们的答案,但真正的答案永远在我们心中。
(以上摘自《身体知道答案》部分内容。
反思:“我”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察觉是一把钥匙,打开我的心门,看看自己种下了什么种子?可以是成功、幸福、善良、勤劳、体贴……,但是不要把自己得不到的恐惧投射在他人身上,因为他人的意志不会按我的意志来决定的,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当我觉得得不到爱的时候,那是我恐惧没有人会来爱我;当我觉得他不够关心我的时候,那是我想要得到他更多的关注;当我想当“好人”的时候,因为“好人”这个角色可以更好的保护我,让自己免于被批评,因为我的好,而投射出来必定也是他的“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