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感悟
1.这是一本看起来很难,一开始读起来不是太难,真正读起来很有深度的书。前前后后8篇各种推荐各种序读完就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读下去的冲动。晦涩的理论以案例串起来也变得不是那么枯燥,总之,非常感谢安妮•费舍尔女士能带给我们一本这么优秀的心理学书籍,感谢翻译者和编辑者们把这本书带到中国(实在太官方了,写不下去了…但真的是内心真实感受!)
2.通过第一章阅读,莫名特别喜欢策略派的家庭治疗风格,有没有人对这个内容比较了解的呀?想进一步学习。
二、知识点概览
精神动力与客体关系学派、体验式、结构式、行为取向、策略派在家庭治疗领域的基本假设和应用中的关注点。
1. 精神动力与客体关系学派在家庭治疗强调从无意识材料中激发意识化的自我觉察。该流派的家庭治疗核心观点是:当前家庭或婚姻中的问题是过往代际中未解决的议题所致。该流派主要应用工具有:透射性认同、移情。应用中的关注点主要有:未解决问题的代际传递,有问题的三角关系和家庭秘密。
2. 体验式家庭治疗的重点是此时此地。变化发生于当下的治疗关系中。这种治疗模式很重视自我洞察后产生的情感和自发性行为的表达。该流派聚焦于体验,而不是做出解释和赋予意义。
3. 结构式。与家庭的工作方法更多聚焦于家庭的正式结构属性的变化,而不是情感或者认知领悟。这里的结构含义是互动的模式,具体定义是规则、家庭里的界限、家庭与外部世界的界限、代际层级。他们认为一个功能良好的家庭应该具备清晰的代际关系,父母应该是明确的主导者,亲子、夫妻、兄弟姐妹这些子系统也应该具备清晰的界限,与外部世界之间有灵活而强大的沟通联系。Savador Minuchin 是公认的结构式家庭治疗之父、奠基人。
4. 行为取向。行为取向的家庭治疗是以强大的行为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在各代行为主义学者的研究和探讨中关注点有所调整,但有一些基本原则是保持不变的:治疗的焦点应该是当前的情境,来源于学习理论的干预应该是可操作的,治疗目标应该是客观可监控的,治疗进展也应该是可以测评的。代表人物Weathers&Liberman提出了和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的六步应急合约法。从行为主义角度每一步都是清晰可操作的,但大多数时候,应急合约是不会毫无阻碍地实现的。
5. 策略派。此模型主张改变用以打断适应不良行为的行为序列。治疗师努力找出:用来解决最初困难的方法,何以本身也成为未解决的问题。治疗师将变化分为两种:初级变化和次级变化。初级变化通常意义上的解决方案,有的时候起作用,有的时候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次级变化指随机事件或者治疗性的干预,旨在打断或打乱初级变化的解决方案。策略派治疗师会使用悖论干预,从家庭当下呈现出来的抱怨开始,然后尽可能迅速地让家庭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对问题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