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圆桌派》看女性

从《圆桌派》看女性

作者: 包花花 | 来源:发表于2017-03-15 06:31 被阅读0次

从《锵锵三人行》追到《圆桌派》,我很喜欢看窦文涛很有文化又一本正经地“插浑打科”。最近《圆桌派》办了一场三八节特辑,请了徐静蕾、蒋方舟、孟广美三位女性来参加,随着三八节的女权话题,着实又火了一把。

徐静蕾说我根本就不关心男性怎么看我,被很多人说成是她活成了中国新女性的模样。然而蒋方舟却说自己在两性市场上还处于被挑选的位置,因此就被认为深受“男权思考遗毒”之害,成为“新女性”的反面典型。各大评论一面倒的赞赏老徐,狂踩蒋方舟。观众们似乎像磕了药一样爱听老徐讲自己不结婚、冻卵子,认为这才叫理想新女性。

我很同意徐静蕾的观点:不贴什么女权标签,只是自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已。但我对很多赞赏徐静蕾的文章感到可笑,比如有一篇很火的文章题目是“43岁的徐静蕾打败28岁的蒋方舟”,看似是对徐静蕾式的女性的夸赞,却用年龄做标签,仍把年龄所代表的性魅力,看得重要。

做女人,首先得是个独立的“人”。

整个社会仍然是个男性社会,去要求男性不仅财政自由,还要买车买房、养家糊口。而实现了财政自由的女性一边被称作优秀女性,一边被评论为hold不住,甚至会被要求性格上软弱些来保护男性自尊。这种不平等的观念和大前提就是不对的。

一个独立的个体,赚钱的能力、独立的思想、对价值的追求都是最基本的体现。当然,我也不是说女性就必需回归职场。作为“人”,更重要的一点,是有选择权,并有能力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这也是徐静蕾之所以优秀的地方。

你热爱自由并崇尚爱情,没遇见对的人时不结婚,这没问题。你渴望家庭,愿意担着失去经济基础的庇护的风险,辞掉工作做了全职妈妈,这也是一种伟大。人活着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重点是你的选择努力付出过并且坚定执行着,而不是一边选择一边焦虑,或者要求对方时用对待旧女性的标准,自己享受时又以新女性去标榜自己,这都是价值观的撕裂。

做女人,并不是要无视性别。

我们做事情常常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女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一味地模仿男性,和男人穿一样的衣服,做一样的工作。我并不觉得这有多厉害。相反,我认为这是对大自然赋予女性优点的一种资源浪费。尤其在职场上,很多工作的模范都是男性,如果我们和男性学习工作方法照搬到自己身上,就会有些不适合,我更喜欢把自己女性特有的性格特点融入其中。女人的强烈的性特征、心细温柔的性格、多线工作的基因,都可以成为武器。基因是不可以改变的,与其视而不见,不如将它合理作用起来。

相关文章

  • 从《圆桌派》看女性

    从《锵锵三人行》追到《圆桌派》,我很喜欢看窦文涛很有文化又一本正经地“插浑打科”。最近《圆桌派》办了一场三八节特辑...

  • 看圆桌派

    不知道在哪儿看的短视频关于圆桌派的精选,就对这个节目有了兴趣。这两天连着看了好几期,这个一个纯谈话类的节目,就是主...

  • 从圆桌派看徐静蕾0317

    很有意思的访谈,作为直男癌的窦文涛,每每给徐静蕾挖坑,徐静蕾都一一接了。这次的访谈对徐静蕾很刮目相看! 她说她不在...

  • 恢复“少女力”作战计划

    前段时间看圆桌派,马爷的一番“少女厚薄论”,着实让自己透心凉了很久。他说看一个女性的年龄根本不用从正面看,侧面足矣...

  • 看圆桌派有感

    魔鬼藏在细节里 最后结束,一位嘉宾说她喜欢观察细节,从而对人的态度特别敏感,做事的时候也因此受到这些细节的影响,最...

  • 看《圆桌派》有感

    什么是逆商? 其实逆商这个词并不科学。人在真正的逆境中很难保持冷静思考的状态,就谈不上所谓的商。它其实考验的是一个...

  • 圆桌女生派

    昨晚看的圆桌女生派,里面有一主题:中国人对女性的审美普遍还是以年轻为标准,导致中国女性在男性话语权的社会里害怕变老...

  • 看圆桌派之谈跳槽

    跳槽 《圆桌派》,一档由窦文涛主持的综艺节目, 每一期都根据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这一期内容说的是跳槽,关于跳槽,人们...

  • 听说,我们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演戏

    文/芹丫头 今天又去看了一集圆桌派,讲的是——适应:“要不要跨出舒适区”。每一次看圆桌派总能收获点东西,转化成自己...

  • 《圆桌派》:流量与无处不在的焦虑

    一直是圆桌派的粉丝,不知不觉就到了第四季了,每次点开圆桌派,都感觉要省着点看,不像看其他网络剧,可以肆无忌惮地倍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圆桌派》看女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wk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