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婚姻育儿教育
孩子胆小,究竟是谁的问题?———当“低敏感”父母遇上“高敏感”孩

孩子胆小,究竟是谁的问题?———当“低敏感”父母遇上“高敏感”孩

作者: AGE雅智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08:24 被阅读32次

儿子每周末一次的画画班上,有两个妈妈每次都要坐在孩子边上陪着画画,尽管老师经常强调不需要父母陪伴学习。但这两位经常一脸愁容,硬着头皮陪完整个学时。

“孩子胆小,我不陪就哭。”一个妈妈说。

“我家这个也是,为什么其他孩子都能自己上课不担小敏感?”另一个妈妈跟着一同感慨。

两个妈妈说完便不约而同的用嫌弃的眼神看看自己的孩子。

根据我的观察,他们的孩子内敛、心思细腻、观察力强,但是不善表达,容易害怕退缩。可画出来画经常能给人带来更多惊喜。

我的孩子虽然不是偏要我陪着上课,但是每次课程的前半场都基本是坐着不动,只会默默的看着别人画画,老师跟他说话也是不好意思理会。直到画画课快要结束,他才像突然开窍般,迅速画出一幅作品。

这里,先将这类胆小谨慎、敏感的孩子归类为“高敏感”人群。

而那些容易适应环境、开朗活泼、善于表达的孩子则归为“低敏感”人群。

而有意思的是:

“低敏感”父母是永远无法理解“高敏感”孩子的行为模式:

这孩子为什么这么敏感易怒?
为什么胆子这么小?
为什么很难和别人打成一片?

父母无法走近孩子的世界…

同时,“高敏感”孩子也无法理解“低敏感”父母对他们的回应:

你们为什么不理解我的感受?
我需要关心和拥抱你们感觉不到吗?
你们为什么总强迫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

孩子无法和父母亲近……

1

哈佛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Jerome Kagan)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

她追踪研究了462个婴儿,当他们遇到陌生小伙伴时,“低敏感”型宝宝很快就能跟新朋友打成一片,而“高敏感”型宝宝则会一退再退,最后缩在角落里,看着其他人游戏。

那些4个月时会被新玩具吓哭的“高敏感”型宝宝,两岁时依然会害怕新玩具机器人与穿着奇装异服的陌生人。四岁时,面对一个陌生成人,他们不会被逗笑,不会主动提问,甚至基本不说话。

“高敏感”型宝宝更容易焦虑,小时候他们容易害羞、内向、不喜欢展现自己。他们会在考试前呕吐,在集体春游前辗转难眠。长大后,他们里有些人慢慢学会了更准确地评估风险,更有效地安抚自己,然而在遇到新刺激时,他们就是比其他人心跳更快,血压更高,呼吸更浅,瞳孔更扩张,指尖更冰冷,压力激素水平更高……

2

我的孩子是“高敏感”。

而我本人过去属于“高敏感”孩子,但现在好像逐渐变成了“低敏感”妈妈。

所以,我有时还是无法理解和接纳他的行为模式。

例如:

他去幼儿园,每天早上都会在小组门口扭捏一会儿不愿意进去,尽管他已经去了一年。

我带他去新的兴趣班试课,基本都是哭喊着在门口不愿意进去。

见到别人不愿意打招呼,有时会躲在我身后。

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的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为什么不能像别人家孩子那样笑眯眯的随父母参加各项活动?

他为什么想法这么多?这么敏感?这么害羞?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貌,要做一个爱心满满的妈妈!

道理都明白,并且我也能感同身受孩子的想法。

但在这个世界,好像“高敏感”孩子并不吃香。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

我害羞胆小,没有朋友,经常遭受排挤。

我对周遭的一切都很敏感,会经常感到压力大,感觉浑身不自在。

只有当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才会觉得舒服且幸福。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我的影响,我会放大好几倍,因为我敏感且情感需求比较多,可是,他们经常会认为我是“小心眼”,对我很无奈。

所以,长大以后,我尽量学习如何做一个“低敏感”的人,强迫自己不敏感、开朗活泼、热情大方。

长久以来,我拒绝接受真正的自己,

一个“高敏感”的自己。

3

于是,我潜意识里也无法接受孩子的真实样貌。

尽管我会强迫自己去理解去包容,但是对孩子的“高敏感”行为,我的第一反应总是将我真实的嘴脸暴露无遗。

我的焦躁情绪让孩子感受到了:他的妈妈不能完全接纳他。

只有他放弃自己成为妈妈想要的样子时,妈妈才会开心。

于是,他也开始学习压制自己的情感需求而讨好我。

作为一个高敏感妈妈,我能感受到他的克制、他的讨好、他的无奈。

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不成熟,正迫使孩子偏离追求真我的阳光大道。

4

最近看到几句话:

找到自己,是每个人都要完成的人生任务。
自我认同,是人们做出很多重要人生选择的基础。
喜欢自己是自我进步的方法,也是趋于健康成熟的标志之一。

这些话我曾看过千千万万遍,可从未在脑中真正的停留。

直到开始思考自己为何不能全然接受孩子的特点,才发现原来是自己不能接受自己。

原来,我一直在用自认为绝对正确的评价体系来束缚自己。

原来,我一直在压制自己的“高敏感”去博取大多数人的欢心。

原来,我没有找到自己,我没有建立自我认同,我没有喜欢“高敏感”的自己。

5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怀特在《进步的生活:性格自然成长的研究》一书中一度:“人必须调适好自己,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各种压力。”他还说:“这种观点,使人们误以为:理想的人,都能成功地调整自己去适应狭隘的生活模式,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规定以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能为一切行动和努力让步。这样的结果反而使人失去了目标,放弃了开发自己宝贵的创造能力……总之,仅仅为了适应外界的压力,而失去了自我特有的创造性与发展自我的能力。”

卡耐基说:“我们的行为往往会受社会和经济群体的影响。比如,我们的衣、食、住、行或思考的方式,往往与周围的人十分接近。而一旦我们的个性跟周围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时,我们便常常会变得神经过敏或不快乐,会感到失落和茫然,甚至会发展到讨厌自己。”

同理,当我们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时,发现我们的孩子看上去不那么可爱优秀,不那么人见人爱时。我们也会闷闷不乐,并将这种失望的情绪带给孩子,让孩子否定自己。

孩子于是用父母和外界的要求和期盼定来束缚自己,让自己“讨他人喜爱”。

6

而卡根的实验结果却表明:““高敏感”孩子有许多优势”:

“高敏感”的孩子尽管婴儿期不好照顾,但他在青春期可能会更少叛逆——因为离经叛道会引发他的焦虑。他们的成绩也往往更好。那些会让家长紧张不已的事情,比如吸毒、鲁莽驾驶或者无保护性行为,他们都不太会去做。

那些被温和鼓励、耐心养育的“高敏感”孩子,可以长成更细心、更有耐性的大人。他们沉稳,不张扬,喜欢独处,习于反躬内省,他们会被内在的不安驱使着成为作家、艺术家、科学家或程序员。

7

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让我再次确定自己属于“高敏感”人群,原来这些不安一直以来都在驱使自己去寻找自我,原来我一直在学习如何与自己的焦虑共处。

我也是慢慢才意识到:我们只有接纳“与众不同”的自己,才能接纳我们“独一无二”的孩子

只有当我们学会“讨自己喜爱”时,我们才能接纳自己、积极自信、情绪平和、并接纳他人。

可是如何才能喜欢自己?

第一步:

快快乐乐地接受真实的自己。

无论我们是“高敏感”还是“低敏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有自己独特优势的。

学会觉察自己(和孩子)的不安情绪,并坦然接受。

第二步:

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义,懂得每个人都只能依照自己的性格行事的必要性。

学会在独处中找到自我,尽可能多的了解自己、欣赏自己。

第三步:

学会抛弃固有观念,不去过多在乎外界的评价和批判,大胆尝试和探索,不断通过实践去了解真正的自己。

同样,鼓励孩子去尝试不同的事务,不约束不限制,让孩子从行动中思索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只有做真实的自己,人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我潜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8

曾经,作为一个不成熟的妈妈,我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的第一反应是:他为什么不是人见人爱的“低敏感”孩子?

现在,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妈妈,我试着学习让自己的第一反应变成:我的孩子是在表达自己的固有特点,无论外界怎么看,他就是他,他是一个独特的闪闪发光的个体。他必会在“高敏感”的世界里自得其乐,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同时,我也要学会接纳“高敏感”的自己。

告诉自己和孩子,你我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欣赏独特的自己,包容自己的缺点。

想对同为“高敏感”的你和孩子们说:

自信满满的面对真实的自己,尽情发挥自身的潜力,从容自若的修正缺点,不让世俗的“完美”标准阻碍对自己的欣赏和喜爱。

相关文章

  • 孩子胆小,究竟是谁的问题?———当“低敏感”父母遇上“高敏感”孩

    儿子每周末一次的画画班上,有两个妈妈每次都要坐在孩子边上陪着画画,尽管老师经常强调不需要父母陪伴学习。但这两位经常...

  • 高敏感,低自尊

    你听那内心低沉的声音 那是无限的 低音循环播放的 消极思维洗脑曲 那曲子里充斥着各种不实的自我评价 它让你抓狂 它...

  • 敏感,胆小

    不要放大自己的敏感和胆小,把握好度,否则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产生一个问题有多种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则问题即可大概率...

  • 父母应如何看待孩子青春期谈恋爱?

    父母应如何看待孩子青春期谈恋爱? 这个问题应该对每一个正在经历青春期孩子成长的父母都很敏感,作为父母,应从容对待孩...

  • 你有被讨厌的勇气吗?

    之前我写过高敏感人群和讨好型人格 详情请见当高敏感人群遇上 讨 好 型人格 之前的自己会认为那都是自己不够强大的...

  • 儿童敏感期各个阶段,让您更懂孩子

    儿童敏感期各个阶段,让您更懂孩 孩子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出现敏感现象,语言敏感,感官敏感,动作敏感都会在特定的年龄大出...

  • 敏感孩子问题

    问题:他儿子12岁他主动给我说,一到晚上情绪就有点低落,不知道是因为太想同学的原因还是青春期的原因。妈妈如何引导?...

  • 把日常的日子过好,是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高敏感度的人不是错,相反高敏感度的人应该爱上自己内在被赋予的敏感,并且勇敢的让世界知道。 以后我也会这么告诉我的孩...

  • 说说女儿在敏感期那些事

    当孩子处在敏感期时,学习能力很强,并且潜能很容易被激发,所以父母必须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借助孩子的兴趣——游戏,在尊...

  • 你要钓草鱼?试试这个方法

    草鱼胆小,不耐寒,对温度、声音较为敏感。在水温25~35℃时摄食量最大,温度高时喜欢在水体中上层觅食,温度低时,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胆小,究竟是谁的问题?———当“低敏感”父母遇上“高敏感”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cp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