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现在,不多不少经历了三十多个春秋冬夏。想到这些,不免心生感慨,这一生我已度过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好时光!用时下流行的词汇来形容,我都可以算是老阿姨了!
这三十多年里,我多半是在不懂得拒绝中度过的,因为从小接受到的就是要谦让要懂事,要乖巧要先从自身找原因之类的教育,于是乎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讨好型人格,特别害怕做错事,害怕得罪人,害怕自己不能让他人满意,而唯一不害怕的是让自己难受、纠结……
虽说这种求好求完美的心态确实让自己有所收获,但是更多的时候自己并不开心,情绪低落的同时也影响了父母给的一直无怨无悔地陪伴着自己的身体。
直到过了三十岁,我才好像突然明白了,醒悟了,再不能这样过下去!
我的身体对于我,对于家人们很重要,如果不懂得拒绝往往会产生坏情绪,这种坏情绪在外面是找不到出口的,它只会将矛头对准自己和爱我们的家里人。可是自己和家人又有什么错呢?他们凭什么要受这坏情绪的搅扰呢?所以适当地拒绝他人,还自己和家人一份好心情,这才是最值得、最有意义的做法。
其实原本我们是拥有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的,只是这种原始意识在一天天、一次次的说教以及潜移默化中逐渐被压抑住了,甚至到了当它刚一冒出来连我们自己都会觉得这个不能有而进行自我压抑的程度。这算是用道德进行自我绑架吗?
终于有一天,我再不能忍受,因为我发现我以牺牲自己利益的忍耐、接受并没有换来什么,除了他人的轻视和误解,还有从身体到心理上的疲乏和劳累!
再不能这样过下去,我要亮出身上的铠甲,我要说“不”!
而大声说“不”并不代表我们不近人情或者冷漠,因为他人发出指令后自己一味地接受并不算是正常的交流沟通,我们接受与否首先要考虑自身情况,在任务量已经饱和的状态下,完成任务已数不易,如果想高质量完成那还要另算。因此要勇敢委婉地说“不”,不要因为自己面对有困难的人却没伸出援手而进行自我批判,也不要去想他人会怎样评论自己的拒绝。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只是他人众多选择中的一个,所以并非非我莫属,而他人其实也没有那么多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当我们适当拒绝,手里就好像拥有了一点点主动权,真正的“我”也好像慢慢学会了站立、行走,我们身上的隐形铠甲也好像逐渐苏醒、显现,并变成了坚硬的保护层,跃跃欲试要护我们一世周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