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志于20250505学习《法譬如水》第120集《五住(三)》笔记:
1、对于不好的境界,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练就对境不生心的功夫,心就不会妄动。
2、无明就像一棵树,断掉无明水的灌溉,无明的树自然干枯,恶业也就不会现行。
3、根本无明动心念,境遇牵引,喜怒哀乐业相现,调伏内心止烦恼。
4、或因五住造一切罪。五住地:见一切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无明住地。
5、环境能造就一切,常接近精进的人,就会往精进之路而行。若与怠惰的人为友,必生懈怠堕落之心,这就叫做熏习。
偈曰:
境界一现前,能否不起念?
莫被环境恼,事来随自然。
不见东坡醉,依杖到夜阑。
江水縠纹平,风静心不转。
——无限感恩上人开示!
注:宋朝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