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快点儿,快点儿,整天磨磨蹭蹭,都要迟到了!”妈妈脚步生风,语气生硬,两眼目视前方,拉着后面不停踱着两只小脚前进的孩子,恨不得飞起来。
这个场景是不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天这样拉着孩子上学,上兴趣班,我们的脚步太快,我们太焦急,却理直气壮的怪罪孩子,要居高临上耻高气昂的数落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真的会在你的“标签效应”的影响下,在我们行为的熏陶下,形成拖拉磨蹭的习惯。殊不知,这都是我们影响的结果。
场景二
你终于狠下心花1800块买了心仪已久的一双鞋子,结果第二天着急上班不小心摔了一跤,鞋跟陷在下水道的小窟窿里,费劲力气拔出来后却坏掉了,上班迟到也在意料中。你此刻什么心情?心疼,难过,抱怨,丧气,郁闷……反正是满满的负能量,而且这一天也基本会在灰暗中度过,还可能会发生更多不如意。
你是否该从另一方面想,幸亏我没摔坏,否则可不就是鞋子坏了和迟到这样的小事情了,鞋子坏了可以修,迟到顶多扣点小钱,如果我摔坏了,就得去医院,会耽误更多事情。你有这样想过吗?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需要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不要总以我们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衡量他人,我们不是总是对的;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遇到问题,我们也要学会从事物的另一面来看待,积极主动乐观的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再说两个案例:
案例一
一头驴在不停的拉磨,他的眼睛被蒙着,每次拉完磨,他都会收到食物。你们觉得他高兴吗?他会感激主人给他食物吗?他不会感激,因为拉磨并非他所愿,他是被迫拉磨,他会觉得他得到食物是他被迫劳动应得的。
后来,主人每次在将驴的眼睛蒙上拉磨之前,都会让驴看到一捆青草,并将草绑在驴头上。驴为了吃到草,不停往前走,而且速度很快,早早拉完磨。主人随即把草摘下来拿给他吃。此时,他很快干完活,而且会感激主人让他早早吃到了草。
案例二
一妻子辛苦劳动三小时把屋子打扫干净,结果丈夫回来一下子就踩了好几个泥脚印。妻子顿时火冒三丈,让丈夫出去。丈夫委屈又气氛,摔门而去,就此冷战数日。
同样是刚打扫干净的地面,同样是踩了几个泥脚印,另一位妻子只说了一句话:我打扫了一上午的作品,你几个脚印就锦上添花了!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要学会转变行为方式。多鼓励,多激励,少批评,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要改变说话方式,想好再说,多些幽默,感受生活的幸福。
总之,多反思,从自身找原因,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我们将成就一个新的孩子,收获一个崭新的生活。
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轻松快乐做父母,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收获美好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