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钱德洪录第二十二篇原文见图:

先生说:“《中庸》里说“惟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以前看的时候觉得特别玄妙,如今再看才知道聪明睿智,原本就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耳朵原本就聪敏,眼睛原本就明亮,心思原来就睿智,圣人只是能做到一件事而已,那件事就是致良知,一般人做不到,也只是这个致良知。多么简单明了啊!”
“惟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语出《中庸》,意思是:只有天下那些至圣之人能做到聪明睿智。乍看这句话,是不是觉得有点太决断了,只有圣人才能聪明睿智,那老百姓就都是傻子了?
其实不然,孟子曾说:人人皆可为尧舜。意思就是说人皆有成贤之性,故曰人人皆可为尧舜。
众所周知,尧舜皆为上古的圣人,为中华儿女世代敬仰。按理说这样的人都是人中典范,又怎么会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的呢?这孟子是不是又有点太理想化了。
孟子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尧舜所做的也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崇拜一个人,想成为那样的人,你只需要模仿这个人的行为准则,并且一直按照这样的行为准则行事,你慢慢也就会成为他那样的人。
如此想来,再结合王阳明的分析,这道理确实也就是那么简单。
正常人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一张嘴巴两只眼睛。按道理来说谁也没有比谁少点什么,也没有谁会多点什么。可是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听到有人说一些让人特别无奈的话。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见类似这样的言论。
工作中,总有人推诿:这是经理的事,我们怎么知道怎么做,他是经理,他才会。
又或者会有人说:这些工作好复杂,我年纪大了脑子迟钝了,学不会,你让他做,你比我聪明。
真的是经理才会吗?真的是别人比你聪明吗?
不是,是你不愿意做而已。
之所以你会说经理才会,是因为你不愿意负责任,你觉得经理拿的工资比你高,所以就应该多做一点。
之所以你会说别人比你聪明,是因为你懒,拿着同样的工资,能少做一点当然就少做一点。可以休息,干嘛要让自己那么辛苦。
这就是人的惰性,并不是谁比谁能,谁比谁聪明,只是谁比谁愿意做而已。
曾经,我也觉得别人能够管理几百人很威风,我也觉得那样的人一定是比我厉害很多的,我应该没有能力做到那样。
可是,当我从管理两三个人,进步到管理十来个人,再到管理一家几十人的小型工厂,再到后来管理几百人的商场,我一步一步的走到那个位子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也是可以的,我也有这样的能力。
曾经,我觉得别人能够化一个精致的妆,盘一个华丽的发型,手一定是非常的巧,我可能永远也无法做出那样的造型。
可是,当我学会了修眉毛,学会了化日常妆,再到学会了盘头发,再到有一天可以在婚礼当天同时为一位新娘和十位伴娘做出各种漂亮的造型时,我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我也能做出那些美美的造型。
曾经,我觉得别人能够站在万人的舞台上讲话一定是具备非常好的胆量和口才,我觉得自己可能很难有那样的机会,即使有,我也会胆怯。
可是,当我从一个个小型活动的主持中锻炼完之后,终于有一天,我站在了公司全国大型研讨会的舞台上,代表我们的分公司致辞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看着舞台下灯光汇成海浪般的起伏,那一刻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我也不会胆怯。
曾经,我觉得别人能够写出几十万字的文章,一定见识非凡,文采过人,才华横溢。而我,能够写个几万字我都觉得超乎自己的想象。
可是,当我从几十个字的小文章,写到一百多字,再写几百字,再写几千字,写着写着,我也写了几十万字了,回头再看,我才发现,原来我也可以。
之所以前都觉得自己不可以,没能力,不够别人聪明,其实只是自己没有去做而已。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只要你愿意去开始,愿意尝试,愿意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去实践,就算不能够做到十全十美,你也可以做到个七八成。
古人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那些能够做成一件事,获得一些成就的人,其实真的没有比别人聪明多少,只是他们愿意去做而已。
不要总是埋怨自己不够别人聪明,现实中有太多的人远远还没有达到要比天赋的地步,如果真的存在着差距,是因为你都还没有用尽全力。
所以,道理不用讲太多,少为自己找点借口,多给自己找点工作,只要你愿意做,你也会很能干,你也可以很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