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看外婆,她总问我有没有男朋友,我总是胡乱搪塞几句蒙混过去。
对我来说,无论是谈恋爱还是结婚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和人交往也是合则来不和则散。世界上那么多有趣好玩的事,如果要把人生中有意思的事排个名次,谈恋爱结婚大概排在名单的最后。
从小到大,看着父母彼此折磨,我始终没有弄明白婚姻究竟有什么意义,除了能名正言顺生几个孩子,有什么好玩的?结了婚以后是变成更好的自己了?还是比单身时幸福快乐了?
现在不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的说因为恐婚,有的则像我一样,更喜欢一个人自由轻松地生活。
后来我才发现,“恐婚”并不是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和婚内的负面报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不用付出爱,只需要接受父母和长辈给我们的爱就可以,一直到我们长大了,这种单方面的接受模式仍然一直延续着,我们仍然只会接受爱,不会付出,加上缺失爱的教育,所以丧失了爱的能力——没有爱自己的能力,更没有爱他人的能力。
《幸福的勇气》一书中,青年与哲人对话,青年说一直没有遇到属于自己的缘分,是因为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女还没出现,哲人借鉴阿德勒的理论,彻底驳斥了“命中注定说”,哲人说,只要拥有足够的爱的勇气,任何一段关系都可能发展成“命中注定”的缘分。关于爱的勇气,哲人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无法爱自己,做不到尊重自己、信赖自己,你就会认为在爱的关系中“肯定会受伤”或“一定会伤心”,认为不可能有人爱这样的自己。总认为自己没什么优点,所以无法与任何人建立爱的关系,不能涉足没有“担保”的爱……这种想法是典型的自卑情结,因为这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不解决“课题”的借口。爱和勇气密切相连。你还不懂爱,惧怕爱,回避爱,因此,依然保留着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因为你缺乏拥抱爱的勇气。
无论是《被讨厌的勇气》还是《幸福的勇气》,看到哲人的话总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我正像书中的青年那样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好像自己总是很卑微无助似的,所以活成了我们以为的样子。
我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所以才对爱情丧失信心,觉得条件稍微好点的根本不可能看上我,也害怕自己付出了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所以一次又一次放弃了“踏入某段恋爱关系”、甚至“踏入婚姻”的机会。现在想来,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只是不一定有爱的勇气。
突然想起韩剧《我叫金三顺》最后一集,三顺看到了这首小诗——
勇敢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去跳舞吧,像没有人会欣赏一样;
去唱歌吧,像没有人会聆听一样;
去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金钱一样;
去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