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也是讲究机缘的
2021年10月15号凌晨五点,在我读完《当下的力量》后,我决定读下书的开头张德芬写的导读中提到的她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因为《当下的力量》有些空灵,我想大概张德芬在自己的书中引用了很多现实例子来实践《当下的力量》中提到的方法吧。一看评分也很高,就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
到8:16读到接近书尾了,突然意识到我女儿上学要迟到了,赶紧叫醒孩子,匆忙吃了个烤面包,送去上学。回家后我简单吃了个早饭,便继续未完成的章节。10:00读完,点了个已读完,于是我的新手机上的APP微信读书标记了这是我的第2本读完的书籍。(第一本便是《当下的力量》)。总用时不到五个小时。
我讲这个不是彰显我读的多快,而是张德芬这本书像一部电影一样,通过串联本书主人公若菱和老人的交谈以及若菱如何将老人所教运用在她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达到解脱,内心喜悦,找到真我的过程。
张德芬老师还说别一口气读完,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要运用书里教的方法。可我还是一口气读完了。因为我还准备再看第二遍,就是把方法拿小本本记录下来。看完后,脑子里只有个大概印象,还是记下来方便提取运用,这样知识就是我自己的啦。
2.老人的信
当我看到老人留给若菱的这封信,边看边哭,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我看到若菱和我一样早已泪流满面。应该说我早已把自己当做和若菱一样的求学者了,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不舍。别误会,老人没有走,因为他的新学生还去找了若菱。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老人教会若菱三件事:向内看,感恩,分享。 也许看这简单的三个词汇,你感受不到什么,但整本书老人教给若菱的就是这些。你觉得你什么都明白,却还是为世间各方事情所烦扰。那是因为你一直在向外求。你的“小我”不断的喊着:再多一些,对,我要再多一些。你无意识的去满足心中的“小我”,做着离真我越来越远的事。
3.老人是谁
本书作者张德芬是受《当下的力量》启发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完这本书后,我脑子里一直有个疑问,老人是谁?因为我也很羡慕若菱能遇到这样一位智者,在她生出自寻短见后想法的时候。然后一步步的帮助她走出人生困境。
我想老人的真身大概就是《当下的力量》作者托利吧。也许不止,也许是张德芬看过的上百本有关灵心修行图书后的一个整体的精神领袖的化身。
像老人这样的智者,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
4.读书是完成一次次心灵之旅的过程
如果你已经读过这本书,就会发现若菱遇到,其实很多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境。
很多时候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去观察这个世界,我们单从自己的角度去想他人,实际上别人根本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
比如,若菱看到她的追求者李建新在和其他女生有亲昵动作的时候,无意识的判断这是他的女朋友。而事实上,是李的14岁的女儿。
还有办公室发生的一些事情,以及事情向好的方向扭转,都是若菱意想不到的。幸好她得以老人指导以及自己的灵性没有再像之前一样将自己贴上“受害者”的标签。
这本书好就好在,作者能将我们完全带进生活,以观察者或者电影观众的角度去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成长的过程,甚至让你自己想象成你就是主人公。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人生低谷,总有想不开想不明白,理不清神烦乱,那你可以看下这本书。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看看她如何超越悲伤,痛苦,背叛,欺骗,自我否定,担心,焦虑等各种消极负面情绪的。
愿你战胜“小我”,找到真我,真正体验内心的祥和,喜悦,与安宁
愿你遇到未知的自己,感受本就美好,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自己。
愿你也能正确面对心里的阴暗面,黑暗要靠觉知的光一点点驱赶,但允许黑暗的存在,因为对立是万物的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