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则的行为投资和主动投资、被动投资的区别是什么?

1、被动投资
被动投资的特点是低费用、分散化、低换手率。
由于被动管理避开了成本高昂的投资研究和摇滚明星式的基金经理人,被动型产品往往比那些主动型产品便宜得多,这其实是投资者的巨大胜利。
被动型基金不仅仅便宜——在你愿意考虑的任何一段时间范围内,它们都会不断碾压主动型基金。
从金融学中我们学到的教训是:普遍的共识往往预示着坏消息。被动管理的投资的兴起,还意味着被纳入大型指数的股票在信息有效性方面,往往不如其他类型的公司的股票。
杰西•费尔德曾说,被动投资最终会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在过去15年左右的时间里,投资者大量转向指数基金,推动大型指数成分股的估值达到一定水平。这种情况导致未来的回报持续走低,反过来低回报将使得资金流入变成资金流出,良性循环将变成恶性循环。
当单独考虑时,被动投资很有意义:它提供有吸引力的成本支出、广泛的曝光度和可接受的历史收益率。
2、主动投资
主动的投资组合管理在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从历史上看,它在除去费用后对一小部分投资者不利,但如果市场要正常运转,那么它也是必须存在的。主动管理的目标——在经过风险调整(如果不是基于绝对业绩基准的话)的基础上超越被动指数业绩基准——普遍具有吸引力。遗憾的是,针对这些既定投资目标的行动并不一致。
表面上看,主动管理的好处之一是他应该会从行为错误中拯救我们,但研究表明,专业人士同你我一样容易犯愚蠢的错误。主动管理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当然就是投资业绩,但这应当是在计入费用和交易成本后实现的。
主动投资的优缺点有:
•优势——潜在的卓越表现,潜在的风险管理,对于更广泛的产品有价格发现作用。
•弱点——费用高,确信都低,易出现历史投资业绩不佳、行为管理风险不当的情况。
被动管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可以做到自动实现、费用率低、投资分散化;它有值得称赞但容易复制的特点。弱点是它可以锁定坏的行为倾向(例如购买大型的、高价的股票),并通过不加以思考的方法导致市场的整体“脆弱化”。
主动管理是有效果的,因为它在起作用时是可以保护投资者不受行为错误影响的,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做出反应,利用并学习他人的认知错误,并通过其异质决策风格为更大的利益而工作。可悲的是,主动管理的大部分潜在好处从未实现,因为管理者未能约束自己的行为缺陷,缺乏投资信念,而且费用过高。
3、基于规则的行为投资
行为投资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基于证据思考的投资者,他们在灰色阴影中寻找真相,而这些阴影往往被那些不太具有心理理解性和适应性的大众忽视。因为投资者在仔细研究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后,可以创建一个系统,从而利用两种方法的最佳部分。这种方法包括:
•适当的费用
•适当的投资分散化
•对市场状况的响应
•投资研究的基本原理
•低换手率
•系统性地避免偏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