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习对治烦恼

复习对治烦恼

作者: 朱紫妮 | 来源:发表于2022-10-07 14:40 被阅读0次
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调伏此一心,一切皆调伏

脑子里面太多“应该”了,当发生“不应该”时,反应还是一如既往。这跟我讨厌的他和她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是应激的条件与层次较有不同而已,本质是一样的。真的有点受不了最近的自己,当然嗔的是那些烦恼,所以是时候复习一下,以保持正念正知:


寂天论师的观点:

我昔于有情,曾作如是害,
故害有情者,我理受此损。

因为我们往昔对众生做过这样的损害,现在反过来被众生损害,是理所应当的。世间有句话:“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想必没有人不认同,但到了业果上,怎么就想不通了呢?


愚夫不愿苦,爱著众苦因,
由自罪自害,岂应憎于他?

因为自己所造的罪业,现在感受到了痛苦的果报,为什么要去憎恨其他人呢?这世界充满不可思议的巧合和令人费解的冲动,千头万绪,杂乱无章,可没有一丝一毫有悖于因果规律,这意味着,没有一丝一毫不公平;也意味着,纠缠于当前这件事本身的对错,是徒劳的,即便你对他错,又怎样呢?


设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
嗔彼则非理,如嗔烧性火。

即损害他众乃所有凡夫愚者的本性,那不应该对其生嗔恨心。

倘若嗔恨他们,就像烧伤者嗔恨燃烧本性的火一样不应理。


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
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

假如损害等过患只是偶然性,众生本性善良,那也不应当生嗔恨。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本性即是佛,他的心是空性与大悲无别的如来藏本面,这种心不可能损害任何众生,所以他的本性上没有过失,我们不应该嗔恨他。


月称论师的观点:

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
智者善观已,不嗔诸有情。

都是烦恼的过患,不是有情的过患,轮回中的人,做烦恼的“傀儡”那么久,被它操纵的感觉,我们都熟悉极了,既如此就不要再互相伤害了。

我受到业力驱使,被他人伤害,而对方何尝不是受业力驱使,被自己的烦恼所伤。如果他能选择,一定不会选择烦恼和恶业,可他由不得自己。

所以,此时此刻,反驳、攻击、报复,于他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上师希阿荣博堪布在《次第花开》中说:

“你若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

那么正在经历的痛苦不仅完结了一段旧的因果,

而且还会成为一个新的善因,开启一连串正面的反应。”


相关文章

  • 复习对治烦恼

    脑子里面太多“应该”了,当发生“不应该”时,反应还是一如既往。这跟我讨厌的他和她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是应激的...

  • 对治烦恼

    想,不要过度(正念) 有因有果(佛教) 守中,用中(太极)

  • 对治烦恼

    烦恼的根源是我执。不贪不求刚刚好。 我们总是渴望万事如意,可事实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或多或少就...

  • 如何对治烦恼?

    彻底靠倒阿弥陀佛,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安排,安静的接受一切。与回到极乐世界相比,一切都是梦幻泡影。

  • 如何摆脱烦恼

    如何摆脱烦恼 佛教对待烦恼有三种方法 第一层方法叫对治 这个方法叫对治,就是你有什么用的一个坏的烦恼,那么这边就也...

  • 至尊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珍宝教言:

    上师如意宝也说过:“不懂窍诀的人,对治烦恼非常困难,对懂得窍诀者来说,对治烦恼是很容易的。”这里的窍诀,即是指认清...

  • 烦恼

    如何对治烦恼: 对治“贪 ”——不净观, “嗔”——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慈悲观, “痴”—— 因缘观,凡夫...

  • 《能断金刚》空中读书会第44期学后感

    第45期通过格西麦克在商业中的一个案例,为我们讲述了任何对治愤怒,对治烦恼。要对治他们,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忍辱的含义...

  • 如何对治烦恼(张嘉添老师)

    用自身的烦恼觉察烦恼,在对治烦恼中自己是如何做! 敢于袒露自己不好的地方,把烦恼转为道用。学会不执...

  • 2021-02-22

    想要破除烦恼,就要对治贪心,对治贪心的前提,就是破除执著,既不在乎虚幻的世界,也不在乎虚幻的自我,知道我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习对治烦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rb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