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上说,在一次洪荒之后,人类迎来了新天新地,旧了天地不再有了。
已经忘记是多少次和人谈论起舒尔茨了。
他是犹太人,作家,也是画家,却不是那个画《史努比》的舒尔茨,也不是那个经济学家舒尔茨。
布鲁诺.舒尔茨的作品少得可怜,取材范围也很狭窄,创作也没有产生巨大反响,离伟大作家的定义相去甚远。
但余华依然评价他说,
“即便有卡夫卡存在,布鲁诺·舒尔茨仍然写下了二十世纪最有魅力的作品之一”

布鲁诺·舒尔茨生前是一个沉浸在梦幻和童年生活中的中学图画教师。
波兰的犹太人。这是个活在童年幻想里的男人。
离群索居,沉醉在梦想和童年的回忆中。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度紧张的情绪节奏,令人惊讶的内心生活和幻想画家基里柯以及马克斯·恩斯特才具有的那种阴郁的想象力。他对物质世界的刺激反应敏感强烈。他采用一种主观的、心理上的时间,消除了梦想与现实的界限。
他传达给读者是一种在噩梦中被禁闭的感受,是无可救药的恐惧、烦躁和慌张恐怖的情绪。他翻译了卡夫卡的《城堡》,爱人对我说,他或许在那个卡夫卡仍然沉寂在欧洲大陆的年代,成为了他第一位最忠实的读者。
舒尔茨仿写过三部《变形记》,他和卡夫卡都共同的感到了这个社会以及人性的异变。比起巴尔扎克的愤怒,他们更多的呈现出来了一个作家特有的忧虑。
说到舒尔茨与卡夫卡的邂逅,如同博尔赫斯同学跟马尔克斯同学的邂逅一样。
这是穿越了时代的灵魂邂逅……
舒尔茨是个文学的奇迹,他在后来被德国人统治的血腥小镇上呆了三十年,他写了三十年相同的话题,他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没出过远门,但他却留在了我们的手上。
在1942年,德国几名士兵在波兰的酒馆里有了几分醉意,于是便乘兴拿起手中机关枪对着街上的行人扫射。在这一场并不为历史瞩目的小规模屠杀当中,舒尔茨正在回家的路上,他手里还拿着面包,那是一个星期的食物。
他没有恋爱,他像孩子一样活着,他只有30岁。
他死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或许,他早已习惯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死亡。也或许,他真正永远的成为一个孩子。 这样一个天才的画家和作家,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死去了。
死于一场乘兴而来的屠杀当中。
对于命运,我们何曾还能有丝毫的埋怨呢。
我想,相比洪荒而言,最令人恐惧的,却是内心之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