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前
出来没有那么多的兴奋,早上匆匆地收拾,一边等待,一边看着《纸牌屋》。买的《黄帝内经》一直没有到,本来还想在旅途中背背。
马上就要走了,老姐及其不情愿地过来,催着我走,我也知道,旁边很忙,也懂得识趣地自己打车,反正这个小地方,滴滴随时都有。
正准备背着沉重的包开始往外走时,老爸系着个围腰冲了过来。
(老爸)“还不走?你大姐送你啊”
(老姐)“自己不晓得走哦,旁边那么忙”
(老爸)“我送你,”
(老姐)“算了,我送”
“旁边那么忙,你又不是晓不得那两个,人一多起来,啥子都记不得。”
(老爸)“那坐出租车,我看看”
“哎呦,狗儿怎么这么慢”
他把手蹭了蹭围腰,跑了出去。正好有一辆出租车空车,正在等红绿灯。
“诶,出租!”
没理
“诶”他硬是冲了上去,狠狠拍拍玻璃窗,又把门打开,把我塞了进。从裤兜里摸出一打零钱,从红票子翻到浅绿,终于找到一张深绿,挑出,递给司机,“把我女儿送到高铁站”
门啪的一关。
“出门注意安全”
他迅速跑了回去。
沾满油,微微驼背的白色背影飞快地移动着。
车走了,
我要去我的远方。
出发点
老爸“上到车啦?”
“嗯,出门就一句话,注意安全”
“挂了哈”
出发一个小时
老姐“你走啦?”
“上到车啦?”
“坐的出租车?”
“嗯,就楞个嘛”
中午吃饭
老妈“你的书到了,我给你发微信啦”
“你吃饭啦?”
“吃的啥子?”
“你还是要发动态噻”
“你笑啥子,笑得那么傻,你老妈就不能晓得‘动态’这个东西了吗!”
“你发动态我们也好看看那些风景噻,要发哈”
“你一会儿就找个地方睡吧”
“(省略很多字)”
昨天,有个男生告诉我,他有点不想去参加那个活动了。因为他认为“你在追求你的远方,父母却在苟且”
我记得我是这样回答:
“但是我认为你有你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路要走。并不一定要天天陪在父母身边才是孝顺,应该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多出去走走,去见见他们没有见过的世界,才不枉父母生你。毕竟你是他们的另一种生命形式,生你不是为了复制他们的生活,而是为他们打开另一种活法”
这也似乎在解决自己的疑惑吧。自己说没有愧疚也是假的,我采取的办法是争取自己旅行的钱必定是自己该得的,例如压岁钱,兼职收入,奖学金,不到真的没钱,绝对不向父母要旅游金,否则那感觉就像殖民地的剥削者,拿着土著流血流汗的成果去随意挥霍,心里总有疙瘩。
老妈对于我旅游,总是说,“你一天花钱找罪受,脑袋傻了,花钱去背那么大个包走路,何必嘛,你喜欢走路,就从成都走回来噻,这样又不需要钱,还满足了喜欢走路的欲望。”
一边又对别人讲“你看嘛,我女儿又要出去了,去沙漠,晓得啷个滴,要把自己晒那么黑”
不管谁,她都能扯到我出去耍,恨不得全世界的人知道。(我一回来所有人一见我,就问,“你要去沙漠啊”“。。。”(劳资。。))
老爸总是对我的装备和行动技巧无比感兴趣,
“你的那个鞋到了没?”
“不能大了,大了要换,不然走起不舒服”
“出行一定要带两样,一个打狗棒一个水”
“一定要带牛肉干,你可以不吃,但是备用”
“。。。。”
“跟你说了好多次,不要摸我头!没大没小的!”
老姐总是这样想的
“你快回来吧,你耍得够多了,你回来守门市,我就好带我儿出去耍啊!我也要出去!”
这三人好像并没有我所想的那么多。也总是没心没肺地支持着我。很感激,很幸运,能有这样一群家人无限支持着我做我自己喜欢的事。
虽然这几人平时傻乎乎的,像企鹅走路摇摇摆摆地走路的那样可爱,却总用那细密的言语和不经意的小动作,像企鹅在寒风中伸出双臂温暖我的整个生命。这份温暖让我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有勇气走向前面的寒风凛冽。
The winter is coming,but with you.
旁边的一家人正在打斗地主,一家人其乐融融。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心情。好久没有这样坐下来,什么都不做,放着歌,望着窗外,什么也不刻意想,就让思绪慢慢浸湿大脑,再慢慢扩散,直到整个大脑浸透。
情绪达到高潮,闭上眼睛,用鼻子轻轻嗅嗅时间的味道,嗯,风的清爽,还加点脚臭;
心在心包里跳得咋样呢,平常都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有点像物理书上的分子热运动,各个方向的机会都是均等的,现在的它,嗯,很规矩地上下跳,不多也不少,真乖。
耳朵里,民谣的鼓点敲打着。听不到李志的原版,少了那份烟嗓的厚重,带了一点的女子的刚柔,不管,喜欢这个鼓点。或许只有旅行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民谣吧,民谣也不止于悲伤时候听,不止于文艺青年强说愁的舞台,那里充满着故事,要在旅行中慢慢品,像品红酒,吃鱼子酱,一口一口,一字一音地。
旅行中,啥也不想,也没有啥特别的目标,曾经讲,风景不重要,旅行中遇到的人才重要,现在想,旅行中,看到的自己更重要。
开始有点明白那位大神为何每年100多天在无信号的野外探险。为何翔哥可以去一个地方去那么多次,有点懂盆碗君不买高铁,要买24小时的铁皮火车。
一个与他人的不一样的徒步包总是可以吸引各路大神主动搭讪。
一个从18岁开始到60岁的跑车师傅,跑过全国各个地方,把整个中国的地图全记心中。每个地方之间的公里数都记得清清楚楚,经历过随身带猎枪,见猎物就杀的时代,那时随时都可以吃到藏羚羊,野兔,常常见到狼,水泥路是没有的,都是土路,泥路。当然他也一直给我普及旅游小知识,“在大型停车场附近的旅社很便宜,在一些地方是可以是向藏民租帐篷的。。。还有做啥子事都不能慌,慢慢来嘛,你一慌什么事都做不好。。。”
“从。。到。。,再从。。到。。,去玩了。。一点都不贵,还避开了高峰旅游景点”
大叔,你说的啥地点?(我真恨自己没有带上我的地图。。)
好吧,邻座是个小姐姐,嗯,读军校的小姐姐,一个字,帅!一起分享零食,一起翻白眼。
估计坐久了,起来到处走走转转,发现邻边的床铺在聊天,悄悄在旁边听着,听着有趣的地方就插几句,慢慢聊熟,大家开始说自己来自哪里,去哪里,有一家三口从西宁包车走西北大环线的,有退休小两口去看望在西宁工作的儿子的,又有青海小姐姐给我放“青海花儿”的。。。各种话题都闲扯,最好玩的,是讲到,“青海的女孩子只要到过外省就不会再找青海本地的人做丈夫”
“因为青海男性太大男子主义,要找就要找像重庆啊,成都啊,又会做饭,又会体贴人”一个叔叔讲
嗯。。。。我好像不会做饭,我会考虑一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