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找得出画家名字的绘画,大抵上都采取了横卷的形式。关于“卷”,徐邦达先生有这样的定义:“裱成横长的样式,放在桌上边卷边看的叫做‘卷’”。而竖长的挂轴、条屏,大约到北宋时代才渐渐流行。
这或许与中国人观看世界的方式有关。中国人的目光,是属于农业文明的目光,是站在大地上的目光,所以中国人看到的世界,必然是水平的、横向展开的,所有的事物,都围绕在自己的周围。平视视角,其实就是人间视角,充满了人间的温情,中国人不以上帝的视角,全知视角地、居高临下地看世界。天地辽阔,山高水长,其实都有人间的温度。万物都很远,万物又都很近,远和近,都是感觉的、心理上的,不是物理的、透视的,不符合科学法则,像一位诗人所写: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表面上说远(“天涯”),其实是在说近(“比邻”)。另一位诗人则写道: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表面上是说近,其实是在说远。这就蕴含在中国古典艺术里的“相对论”。
【摘】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