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年
近几年,我常骑着电摩从家乡邢襄古镇出发,到五十里外的德龙钢厂上班。
因此,从南会村口到邢襄古镇这段抗大路,成为我必须要经过的路段。
这段路约十几公里,两旁碧波荡漾,群峰耸立,风景如画,但让我最为瞩目的还是那些迎面而来的行人或骑行者。
有人说过,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只要你去用心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我要用拙笔去记录下这些敬爱的抗大人,让她们的精神激励着我善待生命,珍惜光阴,勤劳致富。
晨练的妇人
由于每天要七点进厂,所以我常常在晨曦极浓时,就已经骑上电摩踏上了抗大路。
当来到抱香谷景区门口,总会碰到一个快五十来岁的妇人。她齐耳短发,衣服洁净。
因右腿、右胳膊患了中风,所以每天她蹒跚行走,使劲甩动胳膊的动作,格外引我注目。她的面庞在晨曦下,竟然是那样的祥和,与世无争。
有时,在旷无一人的抗大路上,她会弯下腰去路边采摘美丽的野花,或折上一段翠绿的草茎,然后一边前行,一边非常陶醉地去地嗅着,欣赏着……
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她一如既往地一个人去晨练着,晨练着。无疑,她这种行为是对生命尊重的表现啊!
每次从她的身边过去,我总不由得暗自祈祷:“衷心祝福她能在这美丽的晨曦中,永远快乐!”
虽然我和她不太熟,可是日子久了,碰面时也不由得露出会心一笑:“早啊!”
一天,那个妇人向我问:“你是不是曾在河北省民政总医院伺候过你爹呀?”
“嗯!”
“我说在这条抗大路上第一次看见你,就觉得那样面熟!”
“我们以前在民政医院碰见过?”我怀疑地问。
往昔,我对面前这个女子一点没有印象。
后来她告诉我,十年前,她曾在这家医院做过好几年护工,伺候一些上了年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听她这样讲,我才想起那几年,我的父亲曾在该院疗养过。父亲曾带我去过这家医院东边的小公园,拜访过这个乡亲。
那时,她长发飘飘,青春靓丽。那时,她的手里经常拿着款手机,手机也如她本人一样精致而漂亮。
“你是不是感到我比以前变化太大呀?以前我天天伺候病人,我是护工,可是现在我却也成了病人。”她苦笑地继续说,“以前不知道好好照料自己。
如今有病了,才想起来去晨练。当然,也不算晚,毕竟我才五十岁,人生的路还很长,不想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
所以我要好好锻炼,争取早点恢复健康呀!”
后来,相遇中,她那执着地与病魔抗争的情景,总是深深感动着我。可见抗大路啊!
你不仅承载着家乡人往来于大山与平原之间的使命,更承载着一个病人为实现身体复原的梦想啊!
晚归的香萍
今年四十二岁的香萍。
她是我的后院邻家,在抗大路终点的马厂口一带做绿化工人。
她是个急性子的人,无论做什么事儿,向来都像个男人一样,不甘人后,总是风风火火的。
因此总被村人称为当今的“花木兰”。
每当上夜班,浓幕时分,我快行驶到南会村前的抗大路时,总会迎面碰到香萍。
她刚刚收工,头戴棉帽,脖子上围着一条围巾,身裹一件军装大衣,骑辆红色摩托,风驰电掣地从对面而来,转眼之间,她从我的车旁呼啸而过。
尽管一闪而过,可是我还是观察到她劳碌一天后,那饱经风霜的双眸,写满了倦意。
我明白,为了供给两个女儿求学,她如同一个男人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骑着摩托在抗大路上,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迎朝阳,送夕阳。
不知疲倦地往返于从家乡到南会村之间的抗大路。
抗大路,抗大路,对于她而言,抗争的不仅仅是自己穷困的命运,更是一条对发家致富,孜孜不倦地追求之路啊!
但愿抗大路能够让她,早日圆了致富的梦啊!
安全守护者
位于景梅山风景区东侧有段路,坡度大,拐弯的弧度也大,所以当骑车来到这儿之前,不得不减速行驶。
一天早上,我骑电摩回家经过这儿,由于头一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
就看到这段路面,从一旁的坡上,被洪水冲下来一层泥浆,泥浆黄澄澄的,几乎笼罩了三四米长的路面。于是,我行驶的速度更慢了。
这时,就看到前面有一个女人推着辆三轮车,来到泥浆旁边,然后弯下腰,用锹清理起来。
“你是公路养护工?”我停下车子,不解地问道。她大约六十来岁,头发花白,身着普通的农家服饰。
“不是。我是这附近的住户,家在那边住。”她用手指着路南一个山凹处。
接着,她一边干活,一边向我解释:“这片泥浆,太光滑了。
我担心有些骑车的冒失鬼,不操心的话就会被泥浆滑倒,到时可就危险了。”
我告别老人骑车继续前行,当到了前方不远的红绿灯路口时,恰好红灯亮了。
在等待绿灯时,我又一次回头望了望,在蔚蓝的天空下,老人依然在挥锹忙碌着。
顿时,我的眼眶忍不住湿润起来,哦!正是有了这些善待他人的人,才让人感觉到这条抗大之路,更多了一份妩媚之情啊!
作者乐年,原名孔建军。出生于一九七六年,自幼喜欢读文学书籍。曾有小说,散文发表于巜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媒体。
注:图片与文字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