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五十八章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其应用与我们所能经历到的任何事情,自然文人也逃不出这个圈子。
痛苦是智慧的源泉,是深刻的药引子。一个没有被痛苦与挫折时刻折磨的人是永远得不到智慧的,对立统一,缺一不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不堪,种种不顺自会淤积胸臆,交织纠结之时就是文如泉涌之刻。谁都无法否认这种无法言喻的微妙关系。当然,造物主给予我们不同层次的天赋水平,如果有幸得到托斯托洛夫斯基这样“我怕我配不上我所经受的苦难”的天分,实在是上天锤炼,祖辈世代积德所至。
大多的情况如毛姆所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自己筑起了几乎可以逃避人生所有灾难的避难所。此处的阅读应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体来说应是读书、思考、写作的三位一体。
经历了痛苦,然后从书中寻找解脱,找到了别人的答案,思考自己的风雨,点滴感悟写成文字。这就是一个文人一生所有的行为活动。痛苦的漫长,顿悟的艰难,坚持的撕扯,一吟双泪流的快意......
这条路走起来必定荆棘丛生,因为只能独自前行。但又何其幸福,因为在尝尽人间百味后而豁达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