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作者: 精简执着210715 | 来源:发表于2023-11-25 20:11 被阅读0次

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此章劝人行仁道。孔子强调了仁是人生和社会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它是有益于人和社会的,但是人们往往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

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孔子在这里讲“民之于仁也”,这个“民”就是人民,就是一个人需要仁德,需要的程度“甚于水火”,比水火更为需要。可见仁德之重要性。

  《中庸》,说“仁者,人也。”

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9、子曰:“有教无类。”

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1、子曰:“辞达而已矣。”

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

“盖圣人于此,非作意而为之,但尽其道而已”。圣人是指孔子,孔子对待盲乐师很自然的就做出帮助他的这些举动,非作意而为之,他没有作意。但尽其道而已,这就是道,他尽心尽力的帮助一位盲者,这就是圣人之道。所以圣人之道没什么奇特的,就在日用平常之间,你仔细观察,他都把它表现出来。

孔老夫子对这位盲乐师,你看他的这种做法,这就是仁,仁者爱人,这就是对他的爱,而且很自然,都不用作意,圣人完全就是这样自然性德流露。所以这段话我们看到是很平常,但是这里头就已经把夫子的仁道给表演出来了。

  所以《朱子集注》里面,朱熹朱夫子引“尹氏曰”,这是程颐的弟子尹彦明。程颐是朱子的老师,虽然两人没见过面,朱子私淑程子,所以我们称程朱,这是理学的代表人物。尹彦明是程颐的大弟子,他这里说“圣人处己为人,其心一致,无不尽其诚故也。有志于学者,求圣人之心,于斯亦可见矣”。所以我们学圣学贤不光是从他的言语上学,从他的行为,点点滴滴生活小事上去学他的存心。圣人处己为人,对自己对别人其心一致,这个心是什么?仁心。无不尽其诚故也,都是诚心诚意的,对自己是诚敬,对别人也是诚敬,对一个盲人都是这样的诚敬。所以有志于学者,有志于学圣学贤者,求圣人之心,于斯亦可见矣。教我们从这些生活点滴处去学习。

相关文章

  • 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能说!——《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一新解

    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能说!——《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一新解 2017-09-17华世国学名嘉汇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 孔子为什么不创业?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 201812010第200《论语卫灵公》

    卫灵公篇第十五论语目录 15.1 卫灵公问阵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

  • 说软话,办硬事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知学也。”明日遂行。 孔子和张...

  • 【小人物大生活】忍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近来读《论语》,读到“小不忍,则乱大谋。...

  • 《悦读论语》之辩析“卫灵公问阵於孔子”

    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61篇。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第1篇:卫灵公问阵於孔子。...

  • 所学是为妙用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的第21、22章: 15.2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与人...

  • 不'争,人生大智慧

    01:不争 不争,人生大智慧。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篇 第十五》的言论。 大概意...

  •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2019/4/9 Blue文 读书打卡 书名:《论语译注》 作者:杨伯峻 章节:卫灵公篇第十五 书摘心得: 子张问...

  • 《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五篇“ 卫灵公篇”,本篇记述的内容比较广泛,且重点论述了君子的人格要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bo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