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DIA中国年会胜利闭幕,作为年会主要参与者之一,太美医疗科技接待了国内外近千位行业同仁,覆盖医药研发、临床研究、药物警戒、注册、质量、医学事务等诸多领域,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DIA现场

《发挥临床试验独立影像评估的最大化价值》研讨会收获各方好评,专家分析解答了诸多IRC专业问题,以及淋巴瘤与实体瘤的阅片规则与特点。我们记录了一些颇受关注的问题,供行业同仁参考。
IRC现场

临床实验中,IRC的最佳介入时机
由于申办方缺乏与IRC合作的经验,国内许多注册临床试验的方案不够完善,对涉及影像采集和肿瘤评估的内容时常不能作出足够的专业描述。
所以,专家建议,IRC介入临床试验的时机越早越好,在临床试验早期的方案撰写阶段,申办方就可与IRC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其专业性和经验辅助试验方案撰写,或对试验设计提供建议。
如试验中后期才引入IRC,则无法充分发挥IRC实时监控影像质量的优势;相较项目启动前引入IRC,影像质疑总数可能高出~40%,且大多无法得到实质性解决,影像完整性和质量都非常不理想,因为Site没有在试验启动前接受影像培训,影像医生对评估标准理解存在偏差,影像采集参数参差不齐。
IRC服务商可与申办方配合,提供专业的评估标准培训,减少试验过程中研究者评估产生的疑惑、误解和偏倚。
IRC QC人员应具备的资质
原始影像QC(影像专员):医学影像专业
疗效评估QC(影像科学家):影像或临床专业,且需要对应执业证书
而目前IRC行业内,有生物技术、计算机、英语等专业的人员从事原始影像QC工作,无执业证书的人员从事疗效评估QC工作,业内此类不合规的“擦边球”行为在国内日益严格的监管下将面临法规层面的风险。
远程阅片的优势
传统阅片是在固定电脑上安装软件,进行阅片,阅片人需要去固定地点阅片,浪费大量差旅时间和成本。
基于网页端的远程阅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阅片人只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笔记本电脑,即可实现灵活自由的“移动”阅片。
Site与IRC疗效评估不一致的处理
无需强制要求双方结果必须一致,国外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由于病灶选择和评估结果的差异,研究者与IRC评估差异率一般在25-45%,但申办方应明确双方评估差异的来源:对评估标准的解读(对于Lugano2014这类较新的标准国内研究者可能不熟悉),阅片流程和培训因素(IRC有更加标准化阅片流程和更多评估标准培训),临床资料(IRC主要基于影像评估,临床资料有限)。
IRC可作为桥梁协调各方,减小差异,为申办方或研究者提供专业的评估标准培训。
专家划重点:Lugano2014之PET/CT
- PET-CT重要性/优先级显著提高,用5分法半定量分析代替SUVmax;
-靶病灶选择时,推荐先看PET,再精细看CT/MRI图像;
-对PET敏感的淋巴瘤:HL、DLBCL,若PET阳性,不强制要求HL和DLBCL的骨髓活检;对PET不敏感的淋巴瘤:FL、MZL等;
- PET和CT/MRI结合的评估原则:PET更优先。在特定时间点评估为PET缓解和CT缓解,后续时间点用CT单独评估的结果受到先前PET结果的影响,只要CT不PD,则参考前一时间点的PET结果。
专家划重点:RECIST1.1
定量(靶病灶,需测量最长径)与定性(非靶病灶,无需测量)结合。
基线时靶病灶的选择:
- 全身最多5处病灶且每个器官最多2处病灶
- 所选病灶应尽可能代表所有受累器官
- 优先选较大的病灶且边界清楚,可重复测量
- 基线没有可测量病灶,仍可以进行非靶病灶和新病灶的评估
靶病灶测量原则:
-选择靶病灶的最大断面
-测量靶病灶的最长直径
-如果是靶淋巴结,再测量短径(垂直于长径方向上的最大值)
- CT肝脏病灶在门静脉相能更好地进行测量
淋巴结的评估:
-正常:短轴<10mm
-不可测量(非靶灶):短轴10mm-15mm
-可测量(可能的靶灶):短轴≥15 mm
专家解答的其他问题
-如果裁判专家不同意前两位阅片专家的评估结果,如何处理?
-在复杂场景下,如何确认受试者疾病进展 (PD),例如如何评估基线没有胸腔积液后续又出现积液的受试者,如何准确判断骨病灶是否为新病灶等。
-对于远程阅片,如何确保是由阅片专家本人评估?
-对于补充性的影像数据(如骨扫描),是否可以或者需要提交给IRC?
-作为常见阅片模式之一,“滚动阅片”是如何运作的?
-对于淋巴瘤,如何看待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
欢迎参加后续太美医疗科技IRC研讨会,听专家现场解答。
太美医疗科技IRC团队
提供以专业、经验和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IRC解决方案:
- 40+人专业服务团队;
- 400+位优秀阅片专家资源;
-自有IT团队,开发eImage医学影像阅片系统;
-核心成员皆拥有多个成功申报项目经验;
-影像质量QC专员100%医学影像专业;
-阅片质量医学审核影像科学家100%医学资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