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期,原以为重头戏是形成互助小组,然后由单打独斗模式转向小集体作战模式,未来可能仍需摸索。
没想到文丽请来了袁教授,手把手的带着我们一步一步构建了互助公约。而且这个梳理过程是他的团队经过几年的摸索才探究出来的成果之1.0版本,后续已经迭代到4.0版本,也许以后还有机会可以学习到。这无疑是个掷地有声的大彩蛋:不仅有思考路径(期待→担心→我所能做的事→公约),而且有落实方法(头脑风暴→投票表决)。有道有术还可复制,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跃跃欲试。
有了互助公约,让抱团不再那么虚幻,而是有了一种有据可依的保障感安全感,并且为互助的可持续性提供了生命力。不禁对未来又多了几分期待。
此时此刻,我坐在南下深圳的高铁上,身边坐着各色旅人,突然想到中午跟胡娟在地铁上聊的话题,“我们这些全职妈妈们不知道怎么这么忙”,就像张琴说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想要做些什么并且有机会去做,但在研修班结束之后,我想说,我们现在还知道了怎么去做,真是太幸运了。
童府带读研修班二期第四次(结业)课后作业
童府带读研修班二期第四次(结业)课后作业
童府带读研修班二期第四次(结业)课后作业
童府带读研修班二期第四次(结业)课后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