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来介绍南京的瓦官寺。这座寺庙建成于东晋。是中国佛教里说的五方十刹之一。
传说以前庙里有三宝。第一宝是狮子国(现在的斯里兰卡)进献的玉佛;第二件是戴奎父子铸造的五尊金佛像;第三件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顾恺之的《维摩诘像》。
顾恺之是东晋的著名画家,他画的《洛神赋》、《女史箴(zhen)图》流传至今。
当时东晋的皇帝要重修瓦官司。于是寺庙开始募捐,顾恺之大笔一挥,说,我捐10万钱。但是他分文没付。和尚很奇怪,顾恺之笑着说,你们刷一堵白墙出来,我来作画,于是和尚刷了一堵白墙,并把白墙的周围围了起来,顾恺之就一个人在围墙里作画。画完对和尚说:“我的画从明天起,你让别人付钱来看,第一天付20钱,第二天付10钱,同时你告诉大家,第三天我会过来给这幅画点睛。”
这幅画就是传说中的《维摩诘像》。
这个消息就在建康城里不胫而走,很多人很好奇,都过来看,到了第三天,许多的达官贵人,名流隐士都过来了。
顾恺之则当着众人提起笔给维摩诘的画像画上了眼睛。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经顾恺之的点睛,这幅画顿时活了起来。
所有围观的人都惊奇地欢呼起来。于是纷纷解囊捐助,一下子远远超过了顾恺之所应允的10万钱,达到了二十多万钱。
于是这幅画就留在了瓦官寺,成为了瓦官寺的镇寺三宝之一也。留下了点睛之笔这一句成语。
另外说一下维摩诘是谁?
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一位大神!他的法力跟释迦牟尼相当。但是释迦摩尼出家为僧,而维摩诘却居家修行。有一次,维摩诘病了,释迦摩尼让弟子去探望他,可弟子们一个个面露难色,不敢去。原来都怕聪明而善辩的维摩诘和他们辩经。最后还是以智慧著称的文殊领衔前去探望。
维摩诘这么一位居家的修行人,很符合当时东晋南朝那些谈玄说道的人的理想。所以很多人才会去观看顾恺之给维摩诘点睛的行为艺术。

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已经不从寻觅了,这里可以从北宋的人物画里一窥维摩诘的倜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