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哪些行为容易导致孩子自卑?
一、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不接纳。孩子哪怕是一些并不会导致多严重结果的平常行为,父母也会不愉快甚至反应过激。如果经常出现由于父母的过激反应,导致孩子沉默不语或者胆战心惊的情况,那问题就更严重一些了。父母的反馈是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判断标准,如果收到是负面的反馈,久而久之,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就不再自信了。这种由实实在在的反馈所带来的自卑不是几句类似“你真棒”、“你可以的”、“你要自信”的苍白鼓励就能弥补的。
二、将其他事情所产生的怨气传递到孩子身上,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大人生气,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很自卑,变得谨小慎微。而且为了不让父母生气,还容易向讨好型人格方向发展,从而迷失自我。
三、缺乏耐心,经常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嫌弃。这同样不光容易让孩子自卑,而且也会强化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因为获得安全感与爱,是人的本能,当孩子感觉到有可能从父母那儿失去爱和安全感时,会本能的收缩自己,以达到不让父母嫌弃,获得父母欢心的目的。
另外,孩子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安全感与,或者需要从父母曾经的给自己的情感伤害中(被父母厌烦、嫌弃等等)获得补偿,会表现得更黏父母,要求更多的陪伴,因为父母是孩子获得安全感与爱的最后一道防线,孩子在没有其他依靠的情况下只能从父母这儿获取,事实上在孩提时代,也不可能有其他能代替父母的依靠。
四、经常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孩子感受到的是消极的负能量,也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甚至因为这种不如多少和自己有关系而产生负罪感。
……
如果父母醒悟得早,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那还能对孩子的情感发展进行修复。
倘若父母意识不到存在的问题,依然延续固有的行为模式,随着孩子的长大,由情感缺失导致的人格缺陷和产生的问题在未来终会显现。这些问题和孩子的智力因素没有任何关系,但却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天花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