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政府门口有一片田,旧时亩产百担,俗称百担塅,又因这一块大田,其所在村名叫大田。
出路
在这个小小的山村工作已三年有余,看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春华秋实。春风抚过了大片大片烟草,炎炎的夏日里,农妇们将一片一片成熟的烟叶采摘,将致富的梦编织进一根一根齐整的细竹子上,挂进一座座烤烟房中,经过夜以继日的烘烤,在由青转黄的色变中,散发出淡淡的焦油香。秋天的云朵,被丰硕的水稻映得金黄,冬日里休耕的农田,喂肥了一群呆萌的鸭子,迎来了风霜雨雪的浸润。元宵的蚯蚓灯,在这片田野里嬉闹、盘踞、拉扯,为村庄和村民们祈福、祝愿,等待着下一个风调雨顺的新年。
虽是农民的孩子,骨子里淌着的是乡土的血液,但对于农村却始终熟悉而陌生。外出求学,机关工作,直到重回农村,遭遇过洪水、冰雹、霜冻、冰灾、干旱……才逐渐地体会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长辈的辛酸。几年里,看多了民间各色疾苦,经历了暴风骤雨、严寒酷暑,便只愿,这一年又一年能风调雨顺、无灾无难。
偶与老父闲聊,聊到早出晚归的辛劳,聊到寥寥无几的收成,聊到深不可测的市场,聊到靠天吃饭的无奈……我常想,仰仗着土地生存的农民啊,放弃了土地将何去何从,可依附于土地,出路又在何方?
出路
我们都知道,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乡村振兴必是一个热点;我们也知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简单的二十个字,是如何的任重而道远;可我们不知道,那一条最适合的出路,该在哪个方向?就眼前来看,因为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大多数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里只留下所谓的“九九三八六幺”部队,更多的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孩子们去了学校,走村入户时,能看到的便只剩垂垂老矣的银龄老人守在空空如也的大门前,相互遥望。当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的“空心村”时,心知,我的家乡其实一样。年轻的心空了出来,去了远方,老病和无知的心,存在家中守候一方……
细想来,我们所生活的农村缺少可以支撑的产业,又怎么让远离的游子回乡?农村远不如城里的资源,为了跳出“农门”,父母便只好咬牙把孩子送往更好的远方……
愿有一天,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乡村,你我所身在的乡村,曾养育你我的乡村,能够孕育出希望,让远走的离人能够回家,想要回家,乐意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