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要有心灵导师
昨晚,观看了赵玉平老师的一条视频,主要分析《西游记》当中蕴含的一些教育哲理。孙悟空从菩提老祖处学习了神通广大的本领,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那时的孙悟空虽一身本领但放荡不羁,内心无处安放。后来,遇到了唐僧,唐僧肉体凡胎,毫无本领,能做到的就是严格管理自己,并且每日与悟空等徒儿讲述道理、灌输思想,悟空也在这一路苦口婆心的唠叨之后修成正果。
如果导师有分类,那么菩提老祖就是技能导师,授予孙悟空强大的本领,而唐僧就是心灵导师,教会孙悟空如何成人。心灵导师比技能导师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只要成人了,必然会成才。但如果仅是有才无德,便如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一样,本领越大,灾难越大。所以,家长先引导孩子成人比早早教孩子成才更重要。
2 让爸爸积极参与孩子的培育之中
大部分家庭中的爸爸工作都很忙碌,我们家也是一样,因此,爸爸便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共处。最近,我们家里做了一些调整,每天由爸爸接送孩子上下学,父子交流就有了固定的时间。其实,爸爸并不太喜欢这样的安排,他更希望我能与他一起,但现实时,如果我和他一起,孩子便更愿与我交流了。
爸爸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增多之后,孩子有变化了,不像之前如果爸爸批评他,他的抵触心理就比较强,现在是,基本和谐地相处在一起。爸爸也有变化了,每天陪同孩子上下学,能够理解孩子一天学习的辛苦,能够理解我每天带孩子的操劳,也能够看到孩子更多的优点,说起话更加客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