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7章 袭常

47章 袭常

作者: 度朴 | 来源:发表于2017-07-12 16:46 被阅读0次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天下有始,始于大道,大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的母体。认识世界,不应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应是透过本质看现象。母,蕴涵着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子,代表着个别事物的现象和具体规律。把握了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自然可以认识某一个别事物的现象和规律。“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强调了母对子的指导作用。只有始终坚持母的指导作用,才会终身没有危害。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所遵循的认识规律是从“一般——个别”,而不是我们现在所遵循的认识规律,从“个别——一般——个别”,并且需要经过多次反复以至无穷。

前者是微观认识论,后者是宏观认识论。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兑:口。门:大脑思维的感知门户。不勤:是说练功不可急于求成,应顺其自然,又要贵在坚持,具有诚心和恒心。

道德功的修炼,要求端正身姿,全身放松,闭口垂帘,舌抵上颚,内听内视,扫除所有私心杂念,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并且要终生坚持不懈。大道的彻悟,决非一朝一夕之工。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是说修道,“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是说行道。后句意思是说:发表言论,从事安民济世活动,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并且善始善终,决不可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使自我居于支配地位,操控着国家大大小小的权力,否则,是极其危险的,个人身败名裂事小,祸国殃民事大。因为,国家的持久繁荣和稳定,是摆脱独裁统治,由民主法治来实现的。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见小,就是破译细胞、原子所包含的信息。原子分裂,人类基因工程,目的就在于“见小”。守柔,就是守朴,守朴才能战胜自我。

只有“见小”,才能说是真正的明白。守住真朴,不以自我感情用事,才是真正的强者。运用大道所开启的智慧之光,重新认识现实的人生和社会,才可以真正地明察事理。用以治身、治国,就不会出现灾殃,这是窥破天机的缘故。袭常,即透过大道认识了永恒的自然规律。

本章是老子的微观认识论,即透过微观直接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就是母与子的关系,知子守母,强调了本质对现象的认识指导作用。当代科学特别是生物学、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就是欲透过微观来认识世界。但是,这是一种机械的思维模式,其成果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着危害的一面。

相关文章

  • 是谓袭常

    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塞...

  • 47章 袭常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天下有始,始于大道,大道是世界的本原...

  •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1】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所以圣人善于帮助...

  • 袭明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为袭明。 ——老子《道德经》 这只小熊今年八...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2

    第27章 常善救人 第二节 【原文】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①。故善人②者,不善...

  • 离愁

    离愁常伴坎坷 人比黄昏没落 岁月一袭袈裟 悲欢如何度化

  • 做个飞扬的美梦

    原创 风里的梦 我 的 童 年 有 许 多 梦,常 常 梦 想着 自 己,穿 一 袭 五 彩 轻 柔 的 古...

  •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昨日补《老子的心事》151-154页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我想到:...

  • 搞笑联句

    暖风时润宫廷柳, 寒气常袭陋室床。 吐痰不须进涧沟, 放屁何必登城墙。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2)

    原文: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译文: 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7章 袭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ib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