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项城市有好几个名师工作室开班,周口市骨干教师培训也悄悄地在上第二天课。而身在高中校园的我们却浑然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依然在忙忙叨叨,给孩子们上课,改作业,督促他们复习,我们仿佛与世界脱轨了。
还好,我加入的微信群比较多,知道下午三点有一场关于课题的讲座要展开。在忙完了一上午的工作以后,本想躺下了眯一会儿。不,没时间了,快两点了,赶紧收拾东西出发。
彼时阳光热烈的让人畏惧,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做了简单的防护,点开高德导航,骑上电瓶车就出门了。没有蓝牙耳机,在嘈杂的室外语音导航是听不清的,还好路线不复杂。怕拐错了,每走一段路就停下来看看手机。
越走人越少,少到我都可以听到导航的声音了。我心里也越来越没底了,这个十中到底在哪儿呢?导航显示并没有偏离路线,就这样带着几分忐忑一点点接近目的地。
到了学校门口,还担心门卫会不会拦着我。没想到他还热心地告诉我把电瓶车停到车棚那里。顺利潜到会场,糊涂一如既往地在后排候场,简单打了个招呼,找到空位坐下,一颗心才逐渐安定下来。
开始点名的时候有点紧张,不会被老师发现我是来蹭课的吧,还好,没有人注意到我,安全过关。
终于开始了,由于点名和开场的时候有点长,主讲登场的时候大家还有点懵,没有预期的轰动,不过主讲还是见过大阵仗的,几句话出口就渐渐hold住了全场。这样的控场能力没有历练是很难做到的,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
讲座诙谐幽默又干货满满。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用“盖车棚”来比喻做课题,用情景模拟让我们理解做课题的过程。让我想到正在读的《学习之道》:把那些抽象的东西放到一个你熟悉的场景中,你的记忆效果会事半功倍。而且当你重复这个场景的时候,你相当于在复习,更容易形成长久记忆。读的时候还似懂非懂,可听糊涂的讲座,发现她用的不正是这种方法吗?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我学到的理论是这么用的。果然,道理都是相通的。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你可能对所学的内容是一知半解的,没关系,慢慢来,总有一天,某个契机,会令你茅塞顿开。这是何亚珂老师告诉我的。
讲座中,糊涂还用了一种新的形式——“世界咖啡”,让我知道原来还可以用这种形式传递知识,问题“取之于民”,解答“用之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不是可以把这种形式用到我们的高中课堂呢?既活跃了课堂,又把老师从无休止的重复教学中解脱出来。当然,这种形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老师会面临各种问题,当学生解答不出来的时候,老师要能够及时控场,及时解答。
近四个小时的讲座,中间只休息了十分钟,可我却没有感觉到累,满满的是收获和顿悟的喜悦。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研的驱动力,我们不能再只是低头教书,更要抬头看路。自我的觉醒很重要,但更需要平台和支持,希望不止是我一个人在努力。有更多人加入我们,更多高中教师参与到教研和学习中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