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榜第一部朝歌风云》两位父亲的对话展现了两种家风。
商王殷寿对西伯侯姬昌说:我很羡慕你,有两个好儿子。而我呢,只有一个儿子,他还要杀死我。同样是父亲,我为什么这么不幸。
姬昌直说:你怎样对自己的父亲,便怨不得你的儿子同样对你。
殷寿为自己辩护:可你知道,我父亲又是怎样对我的
殷寿陷在恶性循环里。觉得父亲对他不好,所以他也不对儿子好,还认为儿子对他不好。
电影中没很多篇幅表现老皇帝怎么对殷寿。不过庆功宴上老皇帝见到大儿子殷启拔剑起舞,乐开了花,兴奋地说:“启儿,启儿为我舞剑助兴。好,好。”而二儿子殷寿血战沙场,差点丧命,凯旋归来,老皇帝一个字也没对他说。
结果,老皇帝被儿子杀了。表面上是殷启舞剑时直接刺杀的,但有狐妖作怪,根本的凶手是殷寿。
殷寿内心不正,也看儿子殷郊不正。介意他竟敢公开说:请父王传位于我。而且在夜晚带剑闯入殷寿休息的地方。后来还真刺伤殷寿肩膀。其实殷郊真心诚意说过,是要替父王自焚以息天谴、是要除狐妖保护父亲。
而真相大白后,殷郊才真的想杀殷寿,可是那时已经面临被殷寿处斩了。
而姬昌开启的是良性循环。他对儿子好、也相信儿子会对他好、儿子确实如此。
姬昌被要求送出一个儿子当质子、接受殷寿特训驰骋战场,他通过射箭比赛选赢的去。小儿子姬发是抢着要去成为英雄的。我感受到姬昌心态正面,塑造了儿子正向的价值观。他也考虑周全充满关爱,送一个玉环让姬发随身佩戴,象征归还,也方便相认。他被新商王殷寿召见,虽然凶多吉少,但也跟大儿子伯邑考说:正好,去看看姬发。8年不见了,应该有你这么高了吧。
他还交代伯邑考:“我走以后,你就是西岐之主,守土有责,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擅离西岐。”我感受到他对伯邑考的信任、也不想伯邑考被连累。
接着姬发误会父亲,认为他有罪,但也不愿听殷寿教唆杀父夺位,而是想办法帮父亲得以从轻处置。最终知道真相,消除误解。
伯邑考知道父亲姬昌被告谋反入狱,心疼他身体,知道他多关一天都受不了,马上从西岐赶来,送奇珍异宝、甚至以死争取换姬昌出狱。
兄弟之间感情也很好。哥哥为弟弟带来识归途的千里马,方便他想回西岐就随时回。弟弟在哥哥面前则秒变快乐的小孩。
姬昌对姬发说过: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我的解读是要他独立思考,不愚忠于任何一方。还觉得这句话送给殷寿也正合适。你是谁的儿子,他对你怎样,不重要。你是谁,你想当怎样的父亲,才重要。
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可以从自己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