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忆夏衍……

回忆夏衍……

作者: 杨乐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21:58 被阅读62次

回忆夏衍给我回信 杨乐生 30年前,初涉书海,对什么都好奇,也爱刨根问底。一天我阅读时,突然发现夏衍先生的同一篇杂文,竟然有两个篇名。一篇刊在吉林的《电大语文》1982 年第四期上,篇名叫《野草》;另一篇刊在甘肃的《读者文摘》(即现今的《读者》)1982年第六期上,篇名叫《种子的力》。在1980年出版的《夏衍杂文随笔集》中,此篇杂文用的篇名是《野草》。这篇杂文写于抗日战争中期,中心意思是鼓舞人民坚定抗战胜利信心。使用的是象征手法,用野草的破土而出象征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表现了野草虽不为人所注意,而实际则有巨大无比的力量。文章寓意深刻,哲理性强,画龙点睛,妙语惊人。 出于对夏公的尊敬,出于对后世夏衍研究者负责,同时也是出于好奇,我不知天高地厚,鼓足勇气提笔写信向夏公询问。 信发出后,我根本未抱夏衍先生复信的希望。心想,夏公乃大名人,况且当时还担任着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顾委委员等要职,又是大忙人,夏公能读到我的信已是万福了。 谁知,1982年8月10日,随着收发室老师傅一声:"有信,北京的!"我于大喜中收到了夏老于当年7月27日给我的亲笔回信。 夏公信中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令人信服地道出了一篇文章、两个篇名的原因。从信中,不但看出老人虚怀若谷和待人以诚的伟大胸襟,而且还表现了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夏公用以回信的信封竟是全国文联给他去信后,翻过来再用的旧信封。此信封连同夏衍给我回信,一直告诫着我:如何待人,如何治学,如何节俭。 1995年2月6日,夏公驾鹤西去,笔者谨以此文作为夏老逝世十七年祭。(作于2012.10.15)

相关文章

  • 回忆夏衍……

    回忆夏衍给我回信杨乐生 30年前,初涉书海,对什么都好奇,也爱刨根问底。一天我阅读时,突然发现夏衍先生的同...

  • 狼子野心

    推书: 洛衍之遇到周夏,他拥有了生命的转机。周夏的字典,带给了洛衍之改变的契机。而周夏这个人,也在洛衍之的生命...

  • 回忆蒋衍

    我刚听说蒋衍其人,还是在我刚上初中不久后。 “蒋衍?!他可是苗雨森的传奇!”张华有些激动地对我说。“哦?那这’传奇...

  • 弑母

    夏衍在房间睡觉,忽然,妈妈没有敲门就推门进来,"你怎么还在睡觉,今天不用上班吗?" "不去了,昨天被辞退了!"夏衍...

  • 中国著名电影、戏剧作家——夏衍

    夏衍旧居位于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建于1932年,是一幢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夏衍1949年至1956年...

  • 这几位作者笔名的由来你了解吗?①

    夏衍本名沈乃熙,字端先。 1927年,他从日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 1935年,他第一次用“夏衍”这个笔名发表短篇...

  • 《朝花夕拾》——琐记

    这是鲁迅对衍太太的回忆。那时,鲁迅还年轻,衍太太对自己的孩子虽狠,但对别人家的孩子却很好,无论闹出什么乱子,衍太...

  • 岫衍

    岫衍的名字是母亲起的。母亲说她记得有一位叫夏衍的作家,当时母亲还说了些什么,岫衍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当时所有...

  • 不是叫,是请

    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

  • 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修养

    戏剧家夏衍临终前,痛得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 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了一句:“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忆夏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si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