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走过无数的桥,看过无数的云,喝过无数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美年纪的你。(选自《从文家书》)
最先知道沈从文先生,是在《边城》中,深深为他所塑造的翠翠吸引,文中的翠翠天真无邪、自然淳朴,是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同她的爷爷(老船夫)生活在一起,后来倾心于船总的二儿子傩送,同样船总大儿子天保也很是喜欢翠翠。但后来天保在跟货船下川东经青浪滩时,由于对翠翠追求不得,胸中郁闷,不慎落水淹死了。顺顺一家便将大老的死怪罪于老船夫。老船夫因此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后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死去,翠翠悲痛欲绝,接替了爷爷的渡船,一直默默帮人渡河,也一直等着傩送……
文中的翠翠原型是沈从文先生的妻子,张兆和,她与翠翠有着同样的大眼睛,黑皮肤,也同样俊美。文中有些凄惨味道的爱情却在现实中得到了一个似乎圆满的结局。
当时,仅有小学文凭的沈从文在西南联大当教授,虽说是教授,但还是被很多人看不起,课堂上,他遇见了他的学生——张兆和,第一次遇见她,他就深深被吸引住了。张兆和在当时算是“富二代小公主”,她成绩优异,活泼好动,有些古灵精怪,在家里排行老三,也是当时校园里公认的校花。
正所谓“一见钟情”,后来沈从文就开始给张写情书。在第一封情书里他说“我不知怎么就爱上了你”,但当时张兆和不吃他这套,甚至在她的追求者里为他标上“蛤蟆十三号”,但沈从文仍热忱于写信给她,也在其中唤作张兆和“三三。”
后来张兆和找到了校长胡适,但胡适作为“牵线红娘”,早年撮合了千家驹和杨梨音,自然是表示“没什么关系,他并非其他人所比,做朋友仍然会一直误解下去的,误解不打紧,纠纷却不会完结了” “沈从文是顽固的爱你” 意思就是你可以好好考虑考虑沈,毕竟我是想真的撮合你俩啊
后来沈更是写信频繁,到邮局寄出时甚至超重一倍。终于,张兆和被打动,两人在家长的认可下很快成婚。

1934年11月20日,沈从文的长子沈龙朱降世。
1937年5月5日,二子沈虎雏降临这个世界。
婚后1946年,两人感情出现危机,他一直觉得张兆和是个高高在上的美人。可嫁作人妇、生下孩子后的她,却终日一副“妇人”形象,全无了当日的女神气质。 就好像“我喜欢月亮,但月亮奔我而来,那还算什么月亮。”
因此无所适从的沈从文还专程对妻子说:你何不染发,穿点时髦的衣裳呢?听到沈从文的提议,本来便对拮据经济不满的张兆和立马崩溃了,平日里,沈从文不顾家经常收集古董字画也就算了,现在竟还不顾经济,入不敷出不说,还生出抱怨,张兆和一气之下,便与沈从文争执起来了。
这以后,两人在生活上的争执便越来越频繁地爆发了。
写信,柴米油盐浸没了张兆和,沈从文越发感觉无趣,甚至在自己文章低谷时期曾对妻子说,“是你把我的文风变成了这样。”
更让沈从文恼的是,随着他重振旗鼓,名气也越来越大时,张兆和对他依旧如此。沈从文甚至觉得:张兆和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
之后,几乎是命运弄人,沈从文遇见了他的“铁杆粉丝”高青子。面对婚姻的索然无味 ,生性爱好浪漫的沈从文决定与高青子碰面,而高青子这面,“绿底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有一点紫。”刚好是沈从文《第四》中女主的衣服。沈从文越发喜欢高青子。
不错,沈从文出轨了,苦苦追求张兆和到手,又婚内出轨,甚至为高青子写书,这不是渣男是什么?但与其说这样,更不如说他们一开始就是个错误选择。
当时民国时期,结婚更多注重“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张兆和的意见显然不那么重要,再说沈从文需要的是一个能为他打理事物的贤惠妻子,但他选择的标准却是“天上的月亮”,就像是最高目标,实现了最高目标,却忽略了从自己自身考虑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妻子。
但后来沈从文还是向张兆和坦白,而张兆和也火速在家乡为高青子选中丈夫,直至高青子结婚 。
不过其间沈从文和张兆和在一起时,精神出现过问题,可能是因为两人的难以磨合或者作品过渡期的困难,不得而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