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年沉迷古诗词,此为喜马拉雅FM电台上的专栏节目。杨老师每周更新,对于喜欢的词做了些笔记,与君分享。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深于诗而多于情
本诗为白居易69岁所做——送别爱妾樊素。送别诗很多别人都是送别,而这首却是永别!
年近古稀的白居易早已百病缠身,为此他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送走爱妾——深沉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
一般诗词写景点就一两个E.G.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而本诗却用了4个,WHY?因为这是爱妾一路回家必经之地!现在有微信可随时询问到哪个休息站经过哪座城市,而过去只有靠掐指头算日子。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用时间的流逝突出爱情的失落是本词特点。
元宵为过去的情人节,通宵狂欢3-5天是年轻人是期待的。元宵节贵在热热闹闹,所以也叫闹元宵。
而七夕节其实为乞巧节,指妇女为祈求自己心灵手巧而设的节。再试想一下,哪个情侣会愿意过一年只团聚一天的节日?
鹧鸪天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暗里忽惊山鸟啼——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或许就是起床气。
人间别久不成悲——都说时间是治愈伤口的良药,但每逢佳节倍思亲,岁岁红莲夜相思到永远。李清照也写过类似的情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本诗诠释的感情:不能永远爱你,就让我永远想你吧。
忆江南词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任何人能在苏杭一个地方做官就此生无憾,而白居易原只想一个地方做官,没想到两地连任!别人是理想很丰满显示很骨感,白则是理想很骨感现实很丰满。
本诗从视觉,听觉,味觉多方位感受江南之美。
朝中措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平山堂是欧阳修在扬州当官之际,经常与朋友聚会的地方。因其影响,现在平山堂也是扬州最亮的文化名片。
思帝乡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文人擅将植物与意向结合——杏花开在春季向阳开放,往往与热闹阳光的性格结合;杨柳则是送别依依不舍;月亮代表思乡。
古诗有种代言体——男性替女性说话,类似今天演员的客串,也叫“男子而作闺音”——为屈原所创。
男性也有追求爱情之心,但碍于时局无法袒露。在代言体中则释放全部激情,故内容会较激进大胆;二来也以爱国诗人屈原之榜样,以女性闺房之事,寓意自己忠君爱国,对国家不离不弃。
本诗核心: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初2010年5月进世博园,离开营业厅时马路两旁枝繁叶茂,年末归时已是树叶凋零。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原是唐朝军乐,经后期发展词牌名的原意和内容已无必然联系。后来词人会在词牌后附上词题来概括内容。如本诗的“春景”。
宋朝城市文化发达,宋词主要集中于秦楼楚馆,故删减田园词少。唱词歌手大部分来自其中,也有部分豪门贵族蓄养的歌女。所以歌词内容也适应歌女演唱,主要集中在爱情题材。文人士大夫既是青楼的消费者,也是歌词的创作者。
成名要早的典范——7岁是远近闻名的神童,14岁被推荐参加科举,15岁中进士,20岁官至六品最后成为宰相。
晏殊对田园生活别有一番轻松淡雅之感。当读到《富贵曲》“轴装曲谱金子书,树记花名玉篆牌”。又是金又是玉,很用力渲染奢华,就是一幅乞丐相。他自己描写富贵则是“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穷人没有这份闲心来欣赏。
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的诗词特点是清俊。
查:也叫查男,非现代的渣男,而是指士大夫官员。
春天是科考的季节,学子们离家赴京赶考。所以春季还盛产离别。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是诗词中常见的话题。而文人在同一个话题里总能写出不一样的味道,本词作者用了移情手法。
E.G.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移情手法就是给人如在目前之感,好像可以亲眼看到亲手触摸亲身感受。朱光潜认为移情作用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境地,把本无生命之物看成有生命的,同时人自己也受其错觉影响,与事物产生共鸣。
简而言之:人的情感转移到别的事物上。E.G.天若有情天亦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选择芳草作为移情之物,也如张爱玲低到尘埃里的爱一样。词中女子想要的不是一见钟情的惊艳,不是萍水相逢的艳遇,而是经得起考验的细水长流。
说她深情是其希望爱情天长地久如野火烧不尽春风春又生的芳草,说她卑微是其不敢奢望如鲜花一般惊艳的爱情,却把自己放低到草一般平凡,说她聪慧是其明白男人如何能在千娇百媚的花朵中辨认出其小小一朵,只有芳草才能伴随男人四海为家的脚步,且行且伴随,占据爱人的随行视野。
一种深情是希望自己如影随形常伴左右,还有一种深情是虽不能伴随左右,却在心中想着你所到的每一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有多少异地分别,就有多少牵肠挂肚。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样的爱情是卑微的,又是倔强的。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摊破:就是摊开、突破的意思,在原来词调的基础上增添几个字,让节奏多些变化,曲调也相应扩展。所以摊破浣溪沙,是在《浣溪沙》词调的基础上,乐曲摊开之后,突破七个字,增加到十个字。
从手卷珠帘的特写镜头直接跳转远景是为何?
女人卷珠帘是为了从室内走向室外看风景,可她什么也看不到——只因雾气太浓,烟锁春楼。这种朦胧景色,让她内心的幽怨不得不到排遣,反而加剧。所有的期待和梦想都被锁在室内,如何能放飞自我?
她的梦想其实很简单,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一个可以让她依靠的主。而看到风中落花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的最后,将绵绵不绝的春恨淡化在雄浑苍茫的暮色之中。好像让那种沉痛的情感也变得余音袅袅。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水调》是歌曲名,传说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创制,声韵悲切。
张先的特点:宋朝最长寿的诗人,活到89岁——别的诗人五六十岁开始感慨身体每况日下,而张先80岁还耳聪目明。
E.G.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拜访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
36岁的苏轼认识了82岁的张先,而此前苏轼不填词,在杭州和张先交友后,大量填词。
午醉醒来愁未醒,此时的愁是古代文人的悲情意识:从季节的流逝中提炼出时间和生命的意识,从季节的轮回中发现时间的有限。而一个人的生命面对的最大悲剧就是时间有限生命有涯。
夕阳西下揽镜自照,感慨年华老去,青春时代的美好往事如今都成了忧伤回忆。
连曹操也高唱过这个无奈的主题: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而一味伤感并非大家之作,所以作者从抒发感伤之情变成对春日景致的描绘。
王国维提到红心枝头春意闹的闹和云破越来的弄,境界全出——有境界是王国维对好词的最高评价。
花变成了主语,仿佛是个自恋的小美女趁着月光摆pose自我欣赏。云和月仿佛是舞台灯光,只要一变化,花影随之摇摆变化。
此诗整体基调忧伤,突然来这一句明亮的会否不协调?
换个角度看,云破月来花弄影不但不明亮,反而显得更忧伤——万籁俱寂的夜晚,花儿摆出的各种姿态再美再动人也是无人欣赏与喝彩。如此来看,云破月来花弄影只是一种顾影自怜。
原本人送外号张三中: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而作者自己更喜欢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
对春天的惋惜,对生命的珍惜铸就了本诗忧伤的基调。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玉楼春词牌名来源于长恨歌“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这首词既有符合我们想象的一面——美女如云佳丽三千,也有不符合想象的一面——词的下半阙。
读到这样的诗句会联想到李白的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这样的豪迈不羁。
从人人都知晓的宫廷夜生活,到不一定人人知晓的帝王私生活,从富贵繁华的宫廷到清新静谧的自然,从浓烈的感官刺激到回归清净的内心。
绚烂过后,回归平静,与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有异曲同工之美。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原本叫忆仙姿,苏轼觉得不够高雅,就取李存勖词中的如梦,如梦两个叠句。
一个瘦字,说明词人和花心心相通。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而在词人这里,连观看也省略了——因为她的心就是花的心,眼不见心却可以见。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6岁的王弗嫁给19岁的苏轼,尽管如此,生活上还是苏轼处处依赖妻子。E.G.屏风后听苏轼会客谈话给看法。
《小王子》:但我那时还太年轻,还不懂得如何去爱。
小轩窗,正梳妆是梦中最甜蜜的场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十年离别苦苦思念的集中爆发。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nuo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诗人曾用一生一代一双人来描述他们的爱情,而不辞冰雪为卿热典故中的名士荀粲càn也说过“佳人难再得”——异曲同工。
道德经提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李贺也说过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本无情,是人将有情寄托到了天地上。月亮本是无情物,但因为有了阴晴圆缺,有了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在词人眼里就变得有情。(环是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玦是半环形有缺口的玉)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比,深情加一分,豁达减一分。
风入松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因清明风雨而瘗悼落花,因落花而相思,因相思而醉酒,因醉酒而入梦,因梦醒而伤怀。上阙将凄凉的风景和情绪融合在一起。愁之深,思之切,情之痴令人惆怅。
半死桐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人称贺鬼头,陆游评价貌奇丑,而他是“我很丑,却很温柔”的代表。
原上草,露初晞——《薤露》《蒿里》本是汉代挽歌。薤xiè露意为人的寿命短暂如薤草上的露珠昙花一现。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宁静的夜,温暖的灯火,补衣的妻子,没有大富大贵的繁花似锦,只有温暖踏实的家居场景,和绵延一生的深情回忆。听雨的凄凉和补衣的温馨形成强烈对比,敲击着词人内心。
皇族后裔却一生沉沦,才华横溢却钟情一人,“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也许正是贺铸留给这个世界最浓烈的爱情宣言。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如果说他的人生上半场是幸福的天堂之主,下半场就是屈辱的亡国之奴。
我们常常把特别投入感情创作说成是用生命在创作,而李煜则真的是用全部生命为之。王国维云: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西风泛指秋季东风泛指春季:日暮东风怨啼鸟,东风无力百花残——自古文人悲秋伤春。
纳兰之词特点:
真情——真情流露情感充沛,引发强烈共鸣。
自然——自然平易朗朗上口,让人过目难忘。
追忆——沉浸往事来回穿梭,如梦如幻的朦胧美。
凄婉——纳兰词最感人之处在于此,伤心凄婉,令人不忍卒读。
词中三层对比:
今昔对比——萧萧黄叶闭疏窗之深秋凄凉 VS 被酒莫惊春睡重之春日温暖
哀乐对比——谁念西风独自凉之孤独凄凉 VS 赌书消得泼茶香之快乐成双
动静对比——沉思往事立残阳之静止伫立场景 VS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之活泼场景
先描绘往昔快乐场景,再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收尾,与鲁迅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异曲同工。而最深沉的痛,撕心裂肺不如平淡简单的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来得更有力量,更体现词人心中的满腹伤痛。“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也是如此。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后平淡如水的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绚丽,伤痛过后,回归宁静是一种境界,也更让人回味无穷。
潇湘神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是湖南潇水和湘水两条水系的合称。潇,是水清而深的样子。
永贞革新后被贬湖南常德,刘禹锡就是怀着一腔愤慨之情来到楚地,一待即10年。政治理想遭遇挫折后又到了湖南,自然而然会把自己的命运与屈原的命运相联系,与冤魂共语。
满腹幽怨的楚客想要听到湘灵鼓瑟,也许一定要到潇湘水畔,一定要等到夜深月明之时,才能深深体会到湘灵鼓瑟蕴含的心曲吧?
女冠子·四月十七 韦庄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人们喜欢用一种风格概括诗人,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纳兰性德的凄婉缠绵,李煜的亡国之音哀以思。但牛逼诗人往往驾驭多种风格。
古代只有男子才戴冠,女性本来是不戴帽子的,所以凡有冠者必是女道士。
开篇的“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像极了日常写日记的手法,写得直白到透明。不过脑子的“冲口而出”绝对不意味着不“走心”。正相反,越走心者,表达情感时可能越不过脑子,因其情感表达完全出自本能,来不及添加任何修饰,毫不掩饰的感情往往越真实,越容易打动人心。
夜深的时候,人间只有一个孤独的人,天上只有一弯孤独的月。因为同样的孤独,人才会将孤独的情感投射到月亮上,好像只有天边的月亮才是人唯一的知己;也指除词人外,无人能理解其心中苦闷,也暗指自去年以来,一直孤身一人,他的爱情世界里没有替补。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十七正是月缺的时间节点——结尾的月亮呼应开头的日期,也包含着词人对爱情残缺的伤痛。
女冠子·四月十七 韦庄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桃花面源自崔护《题都城南庄》,其有三个词流传至今:桃花面、桃花笑、人面桃花。
从《诗经》开始,就用桃花形容美女。E.G.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而桃之夭夭如今演化为逃之夭夭)。
桃花面和桃花笑:形容女子娇美容颜和灿烂笑容。
人面桃花: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温庭筠的词大多浓艳,韦庄则清艳。胡适评价:韦庄的词常用写情,技术朴素,多用白话,一扫温庭筠鲜丽style。
韦庄词特点:一往情深又平白如话。或者说的更高雅一点: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见风度。使人看了他的词就能想象到其风度
望江南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词的本色以爱情为正宗,以婉约为主风格,以悲情为主旋律。词填完交给女歌手演唱,所以风格内容肯定偏柔美婉约。
不惋惜过去不恐惧未来,把握当下。付出努力享受现在才是把握住了真正的人生。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说岁月杀猪刀,刀刀催人老?苏轼偏要抽刀断水,将东流不息的时光拦腰折断!
中国整体地形西高东低,自古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但兰溪逆反流向让苏轼有感而发。这是他第一次遭贬所写,完全看不出悲伤和怨愤,只有满腔潇洒不羁。一如李白遭贬写的《早发白帝城》。
既然流水能对抗自然规律,人也可以对抗时间。
上半篇用了白描手法,源自国画,只用墨勾勒轮廓,用水墨渲染,不用彩色修饰。用到文学上就是平淡一如大白话,效果淡雅脱俗。鲁迅: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等于现代女性的裸妆。
松间沙路净无泥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样白描纯净。
从翩翩少年到垂垂老者,与其哀叹黄鸡崔晓,朝如青丝暮成雪,不如乐观面对时光流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南唐词人的核心力量就是二李一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冯延巳。
诗词一般先景后情:山下兰芽短浸溪;风未老,风细柳斜斜。本作却相反。而且上片每句都有情绪色彩比较强烈的词,如“抛弃、惆怅”。下片却营造一派风轻云淡的疏朗景致,这种先言情再写景,寓情于景的写法,别有一番味道。
问题后紧跟答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作者却答非所问,无厘头的回答一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看似回避,实则深情。简单直白的提问可以脱口而答,五味杂陈,百感交集的问题,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啦。
闲情是与正事无关的,用来缓解放松的情绪状态。所谓一张一弛,闲即驰。但作为宰相,闲情是奢侈。闲情的本质是生命的焦虑感,而焦虑来自于两份无奈:对生命逐渐凋零的无奈,对当下自己停滞不前的无奈。
古今中外,表达对生命焦虑分沉痛和沉静
沉痛:“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沉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将焦虑含蓄的融入自然风景中,显得更为理性平和。
本诗将两者融合,用自然的静美抚慰焦虑的情绪状态,消解生命的悲剧情怀。
最后两句与“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一样精彩。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贵族气质反应到词中就是低调的奢华、耐人寻味的哲学内涵。
一曲新词酒一杯是外在的富贵,去年天气旧亭台是内在的自省。当繁华落去宾客散尽,终究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一如节日的欢畅到最后微微的惆怅。曲终人散后,词人发现此时此刻的情景和去年是何其相似。
“花落去”和“燕归来”原本只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场景,但分别加上“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这两个词,立刻就让人延伸出无限深远的联想。
这两句即默契又矛盾:变化的自然,不变的情怀;无情的自然,有情的人心;无限的自然,有限的人生;有常的自然,无常的生命。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开头两句反其道而行之,用美女的眼波来比喻水,用眉峰来比喻山。这样别出心裁的比喻,使得本无生命的山水立即灵动起来
因为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大家逐仿之。诗词中也经常用到。
“横”是斜眼看,有勾魂摄魄之感。模特走秀的留头也是如此。
上片已有眼波眉峰,结尾还有眉眼盈盈暗寓鲍浩然去之处有爱姬相伴。
王观生性幽默豁达,曾一句“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讽刺宋神宗沉溺声色,被太后撤职。王观将自黑精神进行到底,自诩“逐客”,于是世称王逐客。
告别不只有伤别,还可以挥洒出愉悦的调性。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悲剧主旋律的词中,苏轼总能写出乐观向上的人生姿态。“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颇有沧海一声笑,笑傲江湖的味道。
乌台是御史监狱的代称,因汉代御史台外经常聚集很多乌鸦,不停聒噪,充斥恐怖气氛,故称之为“乌台”。
渔父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牌名源于张志和。本诗火到300年后的苏轼、黄庭坚都引原文做创作。或许也是他们感受到官场的凶波险恶惊涛骇浪,才对张志和的渔夫生活有惺惺相惜之感。只有尝尽人生的巨浪风波后,才更珍惜斜风细雨的平静从容。
西塞山前白鹭飞——静态绿色背景与动态白色线条融合;桃花流水鳜鱼肥——视觉和味觉美感揉捏一起。最自在最自由的工作状态,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感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想象一下张志和也用散文描写,可以改成:渔夫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心,得之心而而寓之鱼也。一切不以钓鱼为目的的渔夫更能显出诗意和审美的人生境界。
屈原写过一篇《渔夫》:被流放至湘江时遇到一名渔夫,其劝屈原随波逐流,难得糊涂。屈原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夫只能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屈原和渔夫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而屈原代表满腔爱国的志士形象;渔父代表逍遥自在的隐士形象。从此以后,文人一旦描写隐士,往往以“渔父”形象作为典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且“渔父”往往还随身带有符号性的四个一:一箬笠一蓑衣一扁舟一钓竿。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源自三国演义中曹操赤壁之战前雄心壮志高歌一曲《短歌行》。
乌鹊一般指喜鹊,筑巢民宿旁。鸣叫预示远游者归来。
结尾两句联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是在乡村道路上的“失而复得”。人生也无外乎是一个个失而复得累积而成。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别人可能会为始觉春空若有所失,欧阳修却会为双燕归来默默欢喜。
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我有藏书一万卷、《集古录》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还有我这一个白胡子老头,在这五样东西间慢慢变老,不就是六个一了吗?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兼通文学和音乐,自比周瑜——也是个旷世难遇的音乐家,曲有误周郎顾。
从上阙的眼前实景落脚到京城的荷花盛景,转入下阕的思乡之情,最终落笔到江南芙蓉。前后呼应,现在与过去的对比,京城与故乡的对比。实景与回忆的对比,宁静风景与强烈情感的对比,在时空的转换中虚虚实实,为我们呈现出北宋北漂一族的心情。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这几句充分展现江南游子常年北漂的心酸无奈。
念娇奴·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下半阙添加英雄美人元素,让原本一路高歌英雄豪情的壮美,平添一份美人柔美,风格更显丰富多元。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三十出头的周瑜在群雄逐鹿的时代已建立不世功勋,而四十七岁的苏轼却被贬黄州。借历史人物感慨自己的人生蹉跎,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缥缈难把握,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终究消逝在历史的烟尘里。只有一轮明月依然平静照耀着滚滚长江东逝水和一个个闪亮的豪杰。洒一杯酒祭奠月色,也祭奠心中的英雄和永不磨灭的英雄情怀。
《念娇奴》中的娇奴是唐玄宗时的宫廷女歌手,擅长高音。
本诗并非在赤壁遗址所写,而是被贬黄州时的赤鼻矶。发音相似让苏轼误以为是当年的赤壁战场。也因此小小误会,后人才有机会欣赏壮阔琳琳的经典词作。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借物言愁是常规写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的愁像一江春水,秦观的像绵绵细雨。而贺铸的愁是全方位、多角度:是一川烟草的无边无际,也是满城风絮的绵密幽远,更是黄梅时节滴滴小雨的连绵不绝。
彩笔新题断肠句:彩笔出自南朝江淹的典故,其梦到晋代著名诗人郭璞要回一支五色笔,从此以后江淹再写不出美丽诗句,所谓江郎才尽。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号小山,以《小山词》传世。与李煜、纳兰性德齐名,三人共同点:集贵族气质与忧郁气质于一身。
晏几道词的特点:追忆和梦境。他是个活在过去的人,词也是不断追忆。
从现实的梦后酒醒,到追忆的人生初见,再到现实与追忆的彩云飘散,跟着作者完成了一次缥缈幽长的时空之旅。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云彩人却不知踪影,物是人非事事休。
木兰花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个过去了的时间点,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希望时间延续的强烈愿望,希望初见的感觉一直延续到永远。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看似强调初见的美好,实则宣泄对美好不能永驻的痛心与愤怒。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红润的手,黄色的酒,青色的柳既是重逢场景,又是美好回忆。
东风特指春风,被认为是温暖的使者:寒食东风御柳斜,等闲识得东风面,东风夜放花千树。但这段爱情中,陆游没错,唐婉没错,也不敢错怪母亲大人。只能将错归咎于命运。
上阕是被迫离异的伤感,下阙是两地相思的悲叹。错错错和莫莫莫分别可以概括上下阙。
P.S.20岁结婚22岁离婚,在今天看来简直是闪婚闪离。
to be conitun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