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楼梦中的以小见大

红楼梦中的以小见大

作者: xiaoxianyu | 来源:发表于2020-02-10 15:22 被阅读0次

这几篇跟红楼梦有关的文章写于疫情期间,当时呆在家中闲来无事,便对红楼梦下手了。后来自己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就将相关的几篇文章隐藏了,但是现在又想通了,虽然是自己的拙见,但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在在,还是值得拿出来给大家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这样说,你会不会觉得《红楼梦》的格局变小了呢?

其实,能准确反映当时人的精神风貌已属不易。但因为太喜欢《红楼梦》,我免不了也不自觉地为作者戴高帽,在文章中寻找政治隐喻。

个人认为曹雪芹以一种独特的手法来写《红楼梦》中的政治经济学问:以小见大,通过贾府中的人情世故隐喻朝野上的政治利害。

贾府本身也是一个小朝廷,贾家的老爷们在朝上为官,在家中便是贾府的皇帝,手中掌握着下人们的命运。不止老爷们,太太少爷小姐们也是一样的。贾府中主子们和底下这些管家奶奶与丫鬟之间的你来我往、明枪暗箭,其精彩程度不输于使贾家如日中天后又家破人亡的政治风云。

这里找两个例子来说。

第一个例子是赵嬷嬷。在第十六回中,贾琏和王熙凤吃饭,贾琏的乳母赵嬷嬷也在,三个人谈论元春省亲的事。

赵嬷嬷与贾琏

元春省亲就像举办奥运会一样,需要场馆,需要演出,需要各种布置,到处都是肥得流油的美差。因此事请一定下来,贾府上上下下的人就开始利用各自的人脉张罗起来,都想找份差事,分得一星半点。赵嬷嬷此次来也是为了求贾琏在这件事中给他的两个儿子找份差事。

赵嬷嬷是贾琏的乳母,两个儿子就是贾琏的奶哥哥,这个面子贾琏不会不给。果不其然,最后王熙凤也确实安排二人跟贾蔷一起去做采买唱戏的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的差事。

如果我们从小见大,曹家的繁荣不也是跟一个奶妈有关吗?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之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的教引嬷嬷,曹寅因此当上康熙的陪读,儿时的玩伴,所以曹寅才会得到康熙的信任和赏识。曹寅曾和之前提到的纳兰性德一起担任御前侍卫,后来继任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等职务。曹寅担任要职的同时,也在为皇帝监视江南文人的意识形态,是为朝廷笼络人才的密使。康熙六次南巡,曹寅负责过四次接驾,曹家当时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华之状可见一斑。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有趣的是作者在这里借赵嬷嬷之口,回忆当年江南甄家接驾四次的事情,完成了现实与故事,小与大的连接。

想来,曹雪芹年轻时应该也在一位老嬷嬷口中听说过当年家族接驾的盛事,发出过凤姐“我偏没造化赶上”的感叹,终于在《红楼梦》中通过元春省亲的文字描写宣泄自己的想象。

第二个例子就是名场面抄检大观园。在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因为王善保家的撺掇,先是把病晴雯训斥一番,后来又上演了一出自家抄家的闹剧。

理解这个剧情还得从贾家的管家权说起。贾家的管家虽然是王熙凤,但是王夫人确实授权人,掌握最终话语权,凤姐在她面前也只能按意行事。

男主外女主内,打理贾府上上下下的任务在各位太太们身上。荣国府里的最高权力代表当然是贾母,但贾母年事已高,具体事务的落实就到了年轻太太们那里。

邢夫人虽然是大太太,地位却和二太太王夫人有些差距,这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邢夫人本来就是容易受下人挑唆的人,经常无故生事,又摊上了一个一肚子花花肠子,不愿意干正事的大老爷贾赦,对老爷唯命是从,不辨是非轻重;贾母本来就对大老爷嫌弃,偏心小儿子贾政,贾赦又看上贾母最得意的助手鸳鸯想娶来当小老婆,伙同邢夫人协力整了一出闹剧,最后鸡飞蛋打,鸳鸯没成为大老爷的小老婆,夫妻二人在荣国府更是到了人嫌狗弃的境地。因此,荣国府的管家权其实是从贾母直接到了二太太王夫人这里。

但王夫人每天吃斋念佛,抄经还抄不过来,哪里愿意管这些家务事,就这样管家权又到了王熙凤这里。王熙凤虽然是大老爷之子贾琏的媳妇,大太太邢夫人的儿媳,确到底是王夫人娘家的侄女,王夫人把权利交给她没有不放心的。但是,王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经常跑来瞎指挥,还常常造成毁灭性后果,抄检大观园就是最好的例子。 

荣国府的管家王熙凤

回过头来,说这王善保家的是谁?她本是邢夫人的陪房,平时也是个惹是生非,仗势欺人的主。话说这天贾母身边的丫鬟傻大姐捡到了一个绣着春宫图的锦囊,恰好被邢夫人撞见,傻大姐人如其名,二话没说就把锦囊拿给了邢夫人看。

我猜测这邢夫人在贾府中地位不如王夫人,自己的儿媳王熙凤又和王夫人走得更近,心中原有些忿忿,因此抓到这么一个把柄,便让王善保家的拿着香囊去给王夫人看,言外之意不过是:你看看你和你侄女是怎么管的家,竟让园子里出现这种东西。

此时,贾府里的家务管理确实出了问题,下人们赌钱吃酒,使得鸡鸣狗盗之事频发,甚至惊动了贾母。王夫人脸上本来就过不去,又被大太太来了这一出,自然要去质问凤姐。巧的是正在王夫人质问凤姐的时候,王善保家的又恰巧经过,在王夫人耳边叽叽喳喳一通挑唆,使得事态最终发酵成抄检大观园。

惹是生非的王善保家的

但是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就是一个春宫锦囊引发的惨案吗?

根本的原因是贾府此时已经入不敷出,到了捉衿见肘的地步,抄检大观园不过是裁员的借口。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末日是一步步来到的。这次事件中,晴雯,入画,司琪等一干人纷纷躺枪,为《红楼梦》的悲剧性结尾拉开序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整个事件中暗含的因果报应?

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就是那个春宫锦囊,那么这个锦囊到底是谁的呢?

唯一被查出和男子私下往来的便是二小姐迎春的丫鬟司琪。司琪对她表弟潘又安芳心暗许,曾多次与他园中相见,还曾在行事时被鸳鸯撞见过。因此,我猜测春宫锦囊应该就是司琪或其表弟遗落的。而司琪则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王善保家的又是促使检抄大观园最终成型的惹是生非之人。

司琪躺枪

如此现世报的剧情大概就是曹雪芹对生事者的嘲讽和愤懑的集中体现。百因必有果,苍天饶过谁?

抄检大观园可以说是对贾家(也许还有它背后的现实原型曹家)悲剧结局的反思:外部的政治黑暗和家族内部的人性罪恶。

那么贾府在朝廷上碰到了什么事呢?文中一直没有正面描写,却处处留痕,让人细思极恐。然而,所发生的无外乎作者通过贾府上下之间的明争暗斗所表现的:党同伐异。

首先是自家人的处处作死:

薛蟠为了争香菱打死了冯渊,但因为判案的是刚刚受了自己姨父贾政提携的贾雨村而躲过一劫;凤姐弄权铁槛寺,为金银利益逼死了一对有情人;贾赦为了强抢几把扇子痛打小市民石呆子;凤姐因争风吃醋逼死尤二姐,为了斩草除根非要治死张华。

这些仗势欺人甚至害死人的罪恶行径都为日后敌对势力攻击贾家,致使其被抄家论罪埋下隐患。

在朝堂上,结交党朋形成小的利益团体是常态。除了与文中常提甄、王、薛、史四大家族一辱俱辱,一荣俱荣,贾家同许多其他封建家族也往来甚密,这在秦可卿出殡时,所来送殡的官客描述中便可看到,最明显的便是北静王府和南安王府。在之后的大小红白喜事中,贾家与其他家族的往来也经常暗含在各种礼单和前来拜遏人员的通报中。

而与贾家交情一般甚至可能是政敌的存在在文中也有暗示,最明显的是忠顺王府。

第三十二回中忠顺王府派人上贾府要人,索要之人便是与宝玉、薛蟠等一干贵公子私交甚密的蒋玉函。蒋玉函是忠顺王府中唱小旦的戏子,艺名琪官

为了一名戏子,忠顺王府便派人上门要人?原因难道真的只是因为琪官谨慎老成让忠顺王爷离不开吗?事实大概没那么简单。

也许贾家和忠顺王府的恩怨由来已久,也许贾家因为与其他王府交好而站在了忠顺王爷的对立面。总之,忠顺府应该是贾家不愿意招惹得罪的。贾政在知道宝玉跟琪官失踪一事有牵扯之后,对宝玉一通乱棍,打了个半死。显然,这位在朝为官的老爷深知其中的利害才会气不打一出来。

宝玉挨打

对贾家敌人的另一个猜测是贾雨村。86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最后带人去贾府抄家的便是贾雨村。

要说贾雨村,也是贯穿全篇的线索式人物,他本是林黛玉的老师,受林如海之托,护送黛玉去贾府,受到贾政的协助,谋得金陵应天府的候缺。巧的是贾雨村刚刚上任,就碰到了薛蟠为香菱打死冯渊的人命官司。

此处又是一个神剧情:薛蟠的姨父是协助贾雨村上任的贾政,而香菱又是当年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的甄士隐被拐之女。冯渊对香菱算是真心实意,打见到香菱之后就被掰直了,一改往日“酷爱男风,不喜女色”作风,我相信一旦赎买香菱后,冯渊必然会好生对待她。然而香菱命苦,生活刚要有起色,偏偏被呆霸王薛蟠横插一脚,最终香菱确实也是被薛蟠明媒正娶的老婆夏金桂折磨致死。

贾雨村是个聪明人,确实也预看到了这些。因此有人猜测,贾雨村为香菱不平又无力反抗贾家势力,从这件事情起便一直对贾家和薛家怀恨在心,以至成了贾府暗藏的敌人。甚至有一种说法是薛宝钗在宝玉离开后,又嫁给了贾雨村。

《红楼梦》中的骆驼祥子贾雨村

我个人并不赞同这种观点。贾雨村的为人并不像是为了香菱鸣不平就去陷害贾家的,当年他在得知事情经过后,也只是发出:“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一对薄命儿女”的感叹。

贾雨村本来也是一个正面人物形象,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会了进士,当了知府,却因为贪酷之弊,恃才侮上被上司穿了小鞋,被革去职务,后来才跑去担任林黛玉的老师。书中虽然没有过多文字叙述,但从一星半点的侧面描写中可以判断,自从糊里糊涂判了薛蟠与冯渊的人命案之后,贾雨村就在贪官污吏的路上越走越远:

第三十二回中,宝玉听到有人来回:“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就知道贾雨村来了,感到浑身不自在。从宝玉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第一,贾雨村似乎很看中宝玉,没回来都要见他;第二,贾雨村的为人应该就是宝玉最讨厌的禄蠹一类。

贾雨村为何看中宝玉,我只能猜到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贾政的面子,在贾老爹面前巴结一下这个儿子;二是他曾在听了冷子兴对宝玉的描述后,评价其是正邪两赋之人,因此对宝玉充满好奇。

第四十八回中,贾赦把贾琏打到下不了床,平儿找宝钗拿棒疮药时,说清原委:贾赦看上小市民石呆子的扇子,让贾琏去买,但石呆子死活不卖,贾雨村便利用官职以权谋私,以石呆子拖欠官银为由,把扇子抄了来送给贾赦。贾琏因为看不过贾雨村行事,说了几句,就被老爹打到动不得。

平儿还有一句话:“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从这句话中,可以猜测贾雨村与贾家私交甚密,应该已经到了和贾府两位老爷认作异姓兄弟的地步。而且这位异姓兄弟行事狠毒,大概经常跟着贾家为非作歹的老爷少爷们为虎作伥。

我们不知道《红楼梦》的结局究竟为何,但个人推测,贾雨村在贾家悲剧结局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加剧了内部黑暗,而不是参与了外部斗争。

那么作为贾府原型的曹家当年又发生了什么?

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虚岁),十二月,时任江宁织造员外郎的曹頫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次年元宵节前曹家被抄家,举家迁往北京,从此一蹶不振。曹家刚到北京时,尚有老宅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但是之后又遭遇了家仆弄鬼,贼寇盗窃等变故,被迫典房买地,最终沦落到了门户凋零、人口流散的地步。曹雪芹本是宝玉一般生于富贵之乡,长于妇人之手的富家子弟,并不长于守住仅有的家业。在经历变故后也无奈地说:“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地领悟了好些。”

一事无成,半生潦倒

在文中多处,我们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心酸:甄士隐晚年的遭际和对“好了歌”的注解也许就是作者经历和想法;秦可卿托梦给凤姐时所告诫的早作准备也许就是曹家的悔不当初。

曹家被抄家的最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一个功名奕世,钟鸣鼎食之家是最终一败涂地的?

但伴君如伴虎,王朝的政治风云变幻也深深影响这曹家的家族命运。

曹雪芹祖父的祖父曹振彦本是明朝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后金攻下辽阳时,他归附后金,后来又归了多尔衮属下的满洲正白旗,随清军入关。曹振彦从龙入关,立有功勋,因此曹家的发家是从他开始的,而曹家的兴盛在曹寅为官时到达了顶峰。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危去世,康熙特批其子曹顒继任,却不幸在康熙五十三年也病故。康熙又命曹寅的胞弟曹荃把儿子曹頫过继给曹寅的妻子李氏并继任织造之职。

从这一波操作上,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对贾家的信任和依赖。这其中还牵扯出了曹雪芹的身世之谜。一说曹雪芹是曹頫的亲生儿子,一说他是病故的曹顒的遗腹子,也就是亲缘关系上曹頫的侄子。

然而,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史称“九子夺嫡”,曹頫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这场政治纷争。结局就是我们熟知的:四阿哥胤禛夺得皇位,也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穷治政敌的凶残报复行动。雍正五年,曹頫被革职入狱,次年曹家被抄家。

因此,曹家的没落和纳兰家的没落一样,根本都是因为在换代时站错了队伍,遭到了新皇帝的“伐异”。

发家于改朝,沦落于换代,曹家的遭遇也是无数封建大家庭命运的缩影。

相关文章

  • 红楼梦中的以小见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这样说,你会不会觉得《红楼梦》的格局变小了呢? 其实,能准确反映当时人的精神风貌...

  • 话说红楼梦

    红楼梦中悲哀记,红楼梦中笑声雨,红楼梦中悲欢离合,红楼梦中喜上眉梢眼角纹。

  • 2022-06-15

    红楼梦中的红楼隐喻!

  • 梦中红楼

    人生的美丽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以前高中时大家常说:“高考的魅力不在于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现在看来,...

  • 它是红楼梦中劝人知足的警言,所有人都懂,却无人做得到

    副标题:红楼梦中《好了歌》什么意思?看了这个也许就懂了 红楼梦中有很多宗旨性的纲领文字,其中会预示很多红楼梦背后的...

  • 诗红楼梦

    诗中我写红楼梦中悲欢离合多,诗中我谈红楼梦中红颜多薄命。诗中我说红楼梦之中剪不断理还乱感动人间,诗中我看红楼梦里的...

  • 舌尖上的《红楼梦》

    大观园,红楼梦中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地方。红楼梦中人的一生,都随着园子的盛衰起起沉沉。这一座芳园的枯荣,盛满了红楼梦中...

  • 八析《红楼梦》:平儿,你最大的亮点也是你致命的软肋

    一、 红楼梦中,平儿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说凤姐是红楼里的凤头,她绝对是凤尾,红楼梦中,她与凤姐的配合十分经典,...

  • 读红楼梦悟职场生存之道(连载2)

    红楼梦中的贾家就是一家家族式集团公司,红楼梦中的人物就是这个集团公司的各层级员工。穿越到现在,我们能从这些红楼中的...

  • 红楼梦中你最喜欢谁

    有无数个红楼爱好者 无数次地问 红楼梦中你最喜欢谁 红楼梦中你最喜欢谁 有的说喜欢王熙凤 虽心狠手辣 但对贾府却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中的以小见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va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