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遇周海宏教授的演讲视频《音乐何须懂》重新听,再次让我感慨万千。
第一次听周海宏教授的讲座是在中山纪念堂,差不多十年前了。那时听完也是感慨万千,回来以后还搜了好多文献资料,想要探索在综合实践基地的学农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性素质。这些年过去了,虽然没有写这个主题的论文也没有做相关的课题研究,但是我一直在实践。我认同讲座中周教授所言“没有丰富感性体验的人生是枯燥的人生”这句话。
什么是感性素质?两个方面,首先他的感性能力强,视、听、味、嗅、触、情感,和理性相并列的概念。其次,他的感性要求高,他追求美好的感觉不能容忍恶劣的感觉。 作为一个完善的人,要想获得幸福,需要良好的感性素质。他不仅仅要有获得幸福生活条件的能力,如获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理性素质,还要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要有敏锐的感受、细腻的体验、丰富的情感需要,那就是感性素质。周教授说,“如果你不从小注重孩子的感性素质的发展,你会使他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会使他的一生枯燥乏味。”但是我们的家长、教师、乃至全社会没有把这个感性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能力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不仅如此,我们往往还不断剥夺这种能力的发展机会。”
在学习与实践非暴力沟通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感性素质高”对于一个人有效沟通有多么大的帮助。
感性素质高的人有敏锐的感受,能够体察到对方的情绪变化,进而更容易同理他人、理解他人,促成有效沟通;同样,感性素质高的人能够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有更准确的自我认知,更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绪,准确表达自己。
要创造幸福人生,不仅要有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比如获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理性素质,同时也要有体验幸福生活的能力,比如敏锐的感受、细腻的体验和丰富的情感等感性素质。
学习和实践非暴力沟通能够同时提升理性素质和感性素质,特别是感性素质。通过认识和表达感受,能够学会辨别感受,学会准确描述感受,培养自己体会和发现感受的能力,丰富我们的情感,提升我们的“感性素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