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之缘起
1994年,当时还在断桥附近的浙江省文联工作的作家王旭烽看到了一则西湖断桥出现裂痕的报道。午休时她就到断桥上查看,看到很多人都聚在一起担心。
于是,她便忽发奇想,如果断桥真的断了,白娘子怎么办?许仙怎么办?千年等一回不是没有了吗?接着她又想到著名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想到了里面那句名言“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
于是,在创作的冲动下,她在医院里一边挂输液,一边用铅笔写下了《西湖十景》的第一部《断桥残雪》。
西湖,承载的不仅仅是瑰丽美景,她的身后还是我们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文化。西湖的历史文化,无疑是精致的、辉煌的、灿烂的。王旭烽想要创作《西湖十景》,目的便是留住美景,留住文化,留住辉煌。
我是因为看了一部电影《柳浪闻莺》才知道有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才了解到作者创作的这些背后的故事。
王旭烽写就得10部中篇小说,分别用“西湖十景”作篇名,讲述了西湖的历史文化和西湖边的爱情故事。
据作者回想,她写第七部《三潭印月》时思路极其不畅,屡写屡废,一大叠稿纸写不出一个开头,只好作罢。而多年以后的一个月圆之夜,她在西湖边漫步,抬头一看,发现月亮就像一滴饱满的金黄色的眼泪,天空的眼泪。
终于,她知道该怎么写《三潭印月》了。她用《三潭印月》讲述了一个美遭到摧毁然后复原和重生的故事。
她深情地说:“当你受到挫折,内心深处受到打击,心都粉碎的时候,到白堤去走一走,到苏堤去走一走,到秋瑾、于谦、张苍水、章太炎的墓前走一走,到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去走一走,古往今来的所有英雄豪杰美人都会向我们扑面而来。这时你会觉得,冲着这么美的世界,我们活着还是有意义的。这就是美,就是一种终极的依靠。西湖给你提供了这样一种终极意义,它是美的所在。”
我钦佩作者的才思,钦佩作者可以用手中的笔去描摹藏在心底里的西湖,让西湖以一种独特的、美的形式存在着,传播着,让西湖再次诗意盎然。
我迫不及待地入手了《西湖十景》,我要一部一部地去读,去嗅,去思,去量,我要把这些美的所在深深地刻在心里,我要在泛黄的纸页间行走,就像走在悠长悠长的苏堤上……
或许,我会遇到书里的人,画里的人,还有戏里的人。或许,我还会遇到临风而立,凭栏忘忧的自己。
02 曲院风荷
古代称酿酒为造曲,酒厂即为曲院。所以,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之处,原是南宋时期的大型酿酒坊。
这里面靠西湖,湖面种养荷花。夏日的风裹着荷香与酒香,便四下飘逸,令人不饮亦醉。
南宋画家马远品题西湖十景时就把这里就列为十景之一。后来康熙皇帝南巡杭州,又亲书“曲院风荷”四字,立碑建亭,正式定名。如此,曲院之处,即为赏荷胜地。
因荷生莲,因莲系人。人于俗世,万般修行,为得解脱,为求高远。这就是《曲院风荷》所要展现的哲思。
一处风景,绝不仅仅是一处风景。一朵莲,也绝不仅仅是一朵莲。莲与人,人与佛,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如果你去思索,你可能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
聊胜和聊无两姐妹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靠打渔维持生计,有一次海上风暴,她们的父亲被掀到了海里,眼看就要没命了,父亲喊了一声菩萨,并许诺如果救了他的命,就把女儿许给佛还愿。结果船上的其他人都死了,只有他活了过来。自此,两姐妹从小就信佛,因为当时父亲是指定姐姐聊无去还愿的,所以聊无从小就吃素。
聊无在父亲得了绝症的那一年考上了大学,她不仅没有去上学,还要撑起整个家,要为父亲治疗。两姐妹拉一车砖挣两块钱。有一天下大雨,姐妹两人拉车到半坡怎么都推不上去,聊胜就在后面哭,聊无将长辫子咬在嘴里,死死地往上拉,头都抵到地上了。好不容易到了坡顶,两个人就瘫倒在地上。
聊无靠在轮子前,突然问:“我念了那么多年佛,佛有没有听到一声?如果听到了,为什么此刻不拉我们一把?”那个雨夜之后,聊无就变了,他把长辫子剪了,和那些围在她身边的浪荡子混在一起。三个大款为她打成了一锅粥,聊无把自己舍出去了,但还是没能救回父亲。
就在大家都以为聊无要和其中一个大款结婚的时候,她出家了。聊胜说姐姐出家不是因为虔诚,而是忏悔,可聊无说忏悔也是虔诚。
杭城是东南佛国,聊无跟随学习班到杭城学习佛法,就住在灵隐寺旁,几乎天天到寺里去。
灵隐寺藏经阁扩建时,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宗教事务局的赫明被派去当监工,此时的赫明已经与妻子离婚,自己带着儿子鼎鼎过活了三年。
赫明在写关于五代吴越国在杭州如何兴佛的论文,监工期间恰在工地上挖掘出了一块瓷片,不经意间听到聊无说瓷片属五代的说法,至此便认识了聊胜和聊无。
聊胜从小也信佛,跟在姐姐身边也不时叫嚷着要出家,可她究竟是世俗之人,用赫明的话说就是“即便静默也像大声喧哗的人”,所以,聊胜是可以代表那些内心想要信佛却又游移不定的人。
但姐姐聊无就是那个非常坚定地一心向佛的人吗?她知晓赫明的心思,可她在离开杭城的时候还送给赫明一盆碗莲,跟赫明说:“记得送莲人,便也是缘分。”
聊无躲避俗世,像要拋下一切尘念,可她仍然赶不走心里的羁绊,而赫明就是那缕羁绊。
赫明离婚后,对爱不再报有希望,可他碰见了聊无,聊无也是他心里的羁绊。
于这世间,哪个人会没有羁绊?我们皆凡人,普通与世俗就是我们的宿命。就像那荷,无法改变自己的生长环境。
可无法改变又如何?那荷还不是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活得洒脱而又从容?
2017年我去灵隐寺的那个下午,恰遇大雨,我便坐在廊前檐下,静静地听雨看世界。
那雨像断了线的珠子,噼噼啪啪打在青瓦红墙上,脆亮亮的,一下子就入了心。心就一点点沉下去,沉到最静谧最安然的地方。
记得送莲人,不仅仅是爱的故事,还有很多需要自己去寻的缘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