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换了一种输入设备,自己的写作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呢?
这几天连续在外地出差,没有带电脑。要完成作业就只能用手机,输入方式由键盘输入变成手指输入。
思维方式跟不上,写作的感觉也缺失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到底是为什么呢?
人还是那个人,脑袋还是那个脑袋,效果为什么就不一样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有这样的经历。
以前在教育上工作的时候,说普通话的时候比较多,不管是写作文或者还是看书,脑海里有一个普通话的声音随着作文或者是书本转。在即兴发言的时候,脱口而出的都是普通话。
后来离开教育,工作和生活的交流基本上用四川话,此时,写作或者是看书,脑海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四川话。这个时候在公共场合说话感觉用四川话思路更顺畅,普通话反而不知道怎么说。我们的思维习惯难道会受到语言的影响?
可能这中间有什么因素在中间起作用吧?
以前没有电脑的时候,写东西全靠用笔写,不管是铅笔还是钢笔,写作都很顺畅。后来,电脑普及了,不论做什么都用电脑,逐渐地,自己的钢笔字写的越来越不像样了,更甚的是,自己手握钢笔好像写不出来东西了。现在,用手机写东西,就有点类似用钢笔写作。思路经常被卡在两个大拇指之间。因为我用手机输入是用两个大拇指完成的。而平时用电脑则是十个手指头在键盘上飞舞,思维随着跳舞的手指不断从指尖流出。
这到底是为什么???脑海里闪现出无数个问号。
思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我们平时的一些小习惯。可能这就是我们的大脑吧。
既然大脑具有很强的依赖性。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有意识地训练我们的大脑,让大脑在一个有利的惯性下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