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高速发展,中国做对了什么?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等各方面取得了全所未有、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中国崩溃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而失败的时候,更多的人开始研究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为什么能持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它的核心源动力是什么,或许也可以问中国做对了什么?
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都是被西方国家所诟病的非民主制度,是一种所谓的一党专政的制度。根据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国在人权、宪法权、财产权等等方面的自由权利都是受到严重的限制和制约的。连个人自由都严重的不充分,这样的体制下,人是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无法实施市场经济的。在西方人看来,按西方发展的社会和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理论,中国这种模式是无法持久的,无法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但现实情况是,就像今年一个部长说的,那些预言中国崩溃论的言论和理论都自己先崩溃了。西方社会好像开始慢慢的失去了分析中国的理论和能力,找不到看中国的方向和角度。最后变成看不懂中国,看不清中国,更无法分析中国,学习中国。
很多时候,我们不自觉的用西方的经济和政治理论分析中国问题。但中国其实不是完全按照西方的经济和政治理论发展经济的。而是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入西方的各种方法论、逻辑思维、经济和效率精神结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模式。如果直接用西方的理论分析中国问题,那么,很可能是错误的。西方的经济理论、社会理论、哲学理论、政治理论、包括那些细分的大众心理理论、行为分析理论等等,都是基于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研究产生的,都是基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和群体的研究分析结果。用基督教的看法分析中国的道教,得出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才导致西方经济学界一再误判,多年也无法得出正确、清晰的结果。当然,阴谋论可以直接解释为什么西方人老是错误预测中国。
要分析中国,要知道中国做对了什么?核心的源动力是什么?,我们首先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一、西方的价值观,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叫自由,言论自由、政治自由、发展的自由,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等等这些,中国人没有这方面的文化基因。中国从来都是能生存,能吃饱就是最大的自由和权利。对头顶的皇帝和政府,从来都是只有服从,那是传统的信仰。除非天命改变,吃不饱穿不暖,才能推翻头顶的东西,然后对新的天命所归的政府和皇帝,好好的做顺民,勤勤恳恳的,交好皇粮国税。自己剩下一点能吃饱穿暖,能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好社会,这个政府就是好政府。如果遇到太平盛世,能有机会发家致富,能创造更多的财富,那么,这是上天最大的恩赐。
这就是刻在我们基因里面的观念和思想,是很多人一辈子无法摆脱的,无法西化的精神和信仰。无论你说奴才思想也好,还是膝盖软也好,这都是存在的事实,当然,这几十年也是一个加速改变的过程,旧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已经逐渐在蜕变,在形成一种新时代的信仰和精神。但完全西化未必是好事情,就像之前文章说的,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文化基因结构就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你想西化就能西化的。日本人几百年来一直想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彻底西化,但从来没有成功过。单单是佛教的影响、文字的影响他们就无法摆脱。更加不要说中国,这个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彻底西化,那时异想天开。除非再来十三亿的移民,带来强大的文化冲击,才有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化。
第二、鸦片战争之后,大部分人看了见一个全新的新的世界,一个完全不同于天朝上国的世界。面对西方科技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中国的触动和改变是巨大的。就像一次全面的系统升级,一个人口上十亿的超级组织和系统的整体升级。新的系统很多方面的运作逻辑是西方现代文明的逻辑,比如教育、生产、政府、经济、金融等。但中国的本质,最底层的逻辑,是与西方文明和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的。
这些差异,到现在也无法改变。比如道德、精神信仰、社会结构、家庭关系、政治理念、文化理念等,这些差距是建立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国思想与西方思想的差异上面的。
那么,中国究竟做对了什么,是哪些方面的西方逻辑对中国起作用了?哪些中国的因素对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起作用了?
四十年高速发展,中国做对了什么?
第一是通过政治、社会、政府等方面的改造,达成思想文化及理想方面的整合;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西方社会对中国庞大市场的窥视及对中国整体体制冲击的一个结果。应该说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对中国逐步形成影响,在五四之后开始由中国知识分子推动,经过民国几十年的磨合、挫折、失败等过程,中国社会结构进行了部分的重构,现代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等开始形成和逐步形成。但这个时期,底层的社会结构变革还没完成,还没有办法实施国家的整体动员,也就是底层人们还没有形成坚固的国家概念和民族概念,整个中国还没办法形成统一的理想和价值观。
后来在抗日战争的压力下,经过对整个社会的打碎、重组,再加上对战争潜力的压榨及需求,特别是现在执政党在一种当时特别的环境下,因为没有过多的资源可以利用,在新的观念的指导下,完成了对中国部分区域社会从上到下的结构化建设,然后内战结束,新政府成立。经过多次的土改,公社化、农庄、所谓的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等各种各样的底层群众的政治运动,将中国人打造成了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群体和国家。无论是全体中国的理想、价值观、行为模式等都高度一致。
从而在改革开放时期,能够全民一心,所有人都冲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努力和奋斗,致富和发展经济在官方的宣传和引导下,取代了全民政治理想,经济发展成为全民的奋斗目标。在10多亿人拥有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和共同方向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力量下,从而催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取得巨大成功。
第二是通过基础设施的统一改造,对整个国家的资源和效率进行了整合;因为国家和民众理想目标高度统一,所以政府有能力和有机会实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方面的投入,从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除了有巨额投资拉动经济外,交通设施的改善,对全国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利用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外。同时在改变底层人们的观念,支持改革措施和政策、提高人们的改变生活方式、获取财富和经济思维等方面起到无可代替的作用。
正是这些交通设施的 建设和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看世界的方式,更多人还通过这些设施的投资建设实现了脱贫致富,起码是接触到了经济社会的好处,改善了生活水平,掌握了技术,学会了大规模协助组织的生存方式。
第三,真正推动中国投入极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中国巨大的国土面积和纵深的环境。在鼓动起全民下海,发展经济的大潮后,经济开始从零到一的发展。沿海地区一下子爆发出庞大的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原材料等需求,同时,内地则爆发出庞大的消费品等商品的需求。这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循环系统,一旦正常运作,经济学最原始的动力之一“交易”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和财富,推动经济向前发展。这种所有的需求都在等着满足,所有的这些商品和物资都需要通过物流运输的局面。在沿海地区面对全世界(包括欧美和内地)的强大需求局面的影响影响下,就会倒逼政府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效率,以实现十三亿人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否则,这种强大需求的得不到满足,民意会给政府施加强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在当时那种脆弱的环境下,是非常敏感的,也是执政党最关切的问题之一。正式因为政治压力太大,才需要将压力通过发展经济来释放。如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政治压力而不去解决,那么这是明显违背执政党的初衷的,所以,这种民意压力是必须解决的。
四十年高速发展,中国做对了什么?
也就是说,为什么政府需要引导人们发展经济,甚至可以放弃环境、健康等代价,一切围绕经济发展。为什么政府感到压力时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复杂的工程。因为在这种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下,没有经过民选的政党的统治合法性始终存在巨大的压力和隐患,这种压力需要释放、隐患需要解除。所以,在非政治领域,统治者会更加在意民众的意见和施加的压力。更愿意通过这种影响巨大的工程来缓解民意压力,改善自己的合法性的危机问题。所以,政府是有动力,起码高层是有动力做这些改善民生的事情的。
也就是说,执政党和民众的目标是在这个基础上达成统一的,统一的目标和理想,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基础的核心基础,一旦这个两方面的目标发生偏离,就会引发动荡。也就是最坏的社会就可能出现。也正是有了这个理想的统一,才有了全民发展经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这个国策是符合大家的需求的期望的,期望得到满足,甚至超出预期,一切就都稳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就牢固了,动力也就有了。
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源动力是什么?或许上面的答案不够完善,但也算是从一个角度回答了部分的问题。三个原因,肯定是无法全面分析清楚的。甚至包括运气、国际形势、政治体制、传统文化、人口众多等因素,都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或许,中国做对了什么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按照现在的思路和形势,小心的走下去。不要做什么颠覆性的创新和彻底的改变,或许下一个四十年的黄金时代是可期的。稳字当头,摸着石头过河不走回头路,才是符合事实规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