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过很多精彩的电影、听过很多曲折离奇的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沉浸其中,有时候会去猜测后面发生什么,有时候又会想去知道开始的悬念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因为我们就在故事的套路当中。

本文是《故事课:说故事的人最有影响力》拆书第1篇
本书的作者通篇是以一个课程的形式进行讲述如何讲故事,对于互联网运营和营销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启发的,毕竟这也是我从打开就看到完的一本书,我也会结合书中知识谈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请允许我话几行字说说我谁?李叫兽知道吧?我就是还没有出名的李叫兽!
这是10秒钟自我介绍,是书中后面某一章节说的,我就提前随便引用一下,应该说我初次正式接触互联网营销是从关注李叫兽的公众号开始的,那会他还不是百度副总裁,当然如今已经离职了。
好了废话不不多说,切入正题,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是开篇第一章讲述的讲故事的公式有点让我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做营销和运营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去写各种各样的文章、软文、文案来吸引用户的关注,传达我们的信息。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去用讲故事的方法,因为这样的方法简单有效,人人都喜欢听故事。通过过别人的故事,同时反观自己,如果故事讲得好就会引起共情,从而圈粉。那些精彩的故事再回去看的时候往往都会契合书中所讲的套路。
“靶心人”公式
那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着什么样的套路呢?书中作者称之为“靶心人”公式,问自己7个问题:
1.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2.他的“阻碍”是什么?
3.他如何“努力”?
4.“结果”如何?(这里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5.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6.意外发生,情节会如何“转弯”?
7.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总结一下,这个公式就是: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到这里,我们其实可以回想一下我们看到过的一些故事,可以试着去套一套这个公式,你会发现,隐隐都有这样的套路存在,当然顺序可能会不同,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还会去阐述。
在这里,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套用这个公式,例如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80天环游世界》、褚时健的褚橙故事、乔帮主乔布斯的故事。
书中讲的比较详细,我这里就简单套一下乔帮主的故事来看看吧,内容精炼了一下:
乔布斯的英雄之旅
1. 目标
乔布斯的目标是什么?他的目标就是所谓的改变世界,这个我们都知道。
2. 阻碍
阻碍就是乔布斯的身世,母亲未婚所生,由二手车商人的养父母抚养长大,没有比尔.盖茨的富爸妈,他很聪明但是不擅长学习,所以提前退学。
3. 努力
乔布斯不会开发计算机,但是他成功说服朋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一起合伙,把他设计的计算机拿出来卖,他们在乔布斯自家车库成立了苹果公司,一起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化PC,它的名字叫:Apple I。
4. 结果
从公式中,我们知道这个结果一般都不是太好的结果,因此这一环节是这么说的:
从Apple I到Apple II、Apple III基本上都不是很成功,直到他们推出第一台麦金塔计算机,并成功从百事可乐挖约翰.斯卡利做来做CEO,做了一只《1984》的广告片引起很大反响,乔布斯此时到达了人生巅峰,当上了苹果公司董事长。
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年底,销量下滑加上创业伙伴史蒂夫.沃兹尼亚克离开苹果,公司员工和董事会认定乔布斯是苹果发展的障碍,就这样,乔布斯被逐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
5. 意外
乔布斯离开苹果10年之后,苹果公司陷入了困境,据说90天内就会破产。而此时乔布斯另起炉灶成立了计算机软件公司,收购并成功打造出了名闻天下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这个时候真的就是苹果和乔布斯的转机,苹果高层拉下脸面来请乔布斯回去救火。
6. 转弯
就这样,乔布斯开始担任临时CEO开始整顿公司内务同时试图重建一个全新的苹果公司。通过1997年推出创新设计的iMac和《不同凡想》的广告,产品大卖使苹果度过了财政危机,随后又推出了大受欢迎的Mac OS X操作系统。乔布斯因此大红之后从临时CEO变成正式CEO。
7. 结局
后面的结局是我们都知道的了,他给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奇,从iPod、iPhone到iPad,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电子产品。乔布斯真的就这样完成了他最初的目标——改变世界。
不知道有多少人买苹果的产品是因为乔布斯本人的,他本身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不然也不会凭一句:“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们去改变整个世界?”挖来了当时百事可乐的约翰.斯卡利当CEO。
乔布斯的故事就像是好莱坞大片一样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太戏剧化又太励志,所以苹果公司卖的是电子产品,实际上又是卖的“乔布斯”本人。
接触互联网营销和运营的小伙伴可能就非常清楚了,这也是这两年以来打造网红的一个套路,通过故事给一个人贴上标签,打造个人IP,再通过长时间的累积和一些运营手段,最终圈粉无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