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与惑

作者: 青馨语 | 来源:发表于2020-12-13 14:58 被阅读0次

两千年前,孔子曾说过“智者不惑”,而在同时代的苏格拉底却说:“我只相信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人作为有智慧的动物,有明辨事理的能力,但我们却始终做不到无惑,这也并不代表着我们不是智者。

我们存在的世界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另一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世界。

在物质的世界中,智者能比较容易的对事物做出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事物是相对客观却也不一定是非黑即白的。

智者的“智”,体现在他们有自己的法则,这些法则是适应社会生存规律的,是可以变为普遍规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即便是从来也没有遇到过的难题。这使他们拥有了不惑,或者说是快速将惑变为不惑的能力。
在精神的世界里,情况则变得相对复杂、多元。智者知道自己的判断是主观的,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通过感性认识的感觉,知觉与表象利用理性认识对客观的事物进行进一步推理与判断,使自己主观的与相对客观的认识将惑变为不惑,他们明白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是无处不在的,这时他们的“智”,就表现在了他们的不过分,较真但不钻牛角尖
智者的不惑是在其认知范围内的不惑,而在这浩瀚无垠的世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探索者。智者们不会满足于现有的不惑,他们热衷于发现惑并将其解决。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他们要始终保持着对世间世界万事万物的好奇,对一切产生“惑”。

因此,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却是相互包容、映衬的。智者对上自宇宙、下至微小的物质都了然于心,知晓其运行的基本道理,拥抱着好奇心,秉着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态度解决疑惑,这样才会越来越“智”,剩余的“惑”越来越少。

孔子、苏格拉底用自己的方式阐述了智者与惑的关系。它启发后人在“惑”中要找到不惑,在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贴近智者,理性的活在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 智者与惑

    两千年前,孔子曾说过“智者不惑”,而在同时代的苏格拉底却说:“我只相信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人作为有智慧...

  • 体证

    仁者爱人而起落无忧 智者知人而来去无惑 勇者无私而得失无畏 ——...

  • 智能德克

    智者,知也,明也。天性自具,感而后知,知其內楗、“几”、“微”,明而无惑,行无过已,必小与而大获。 能者,行必得也...

  • 个人感受

    本质难得明亦复,人间处处有难言。 瞒藏欲哄其明睿,恐惑难欺智者斑。

  • 致良心

    一颗良心,驻守简村 耳东为友,人称老陈 不愿称王,只会“惑”人 老幼妇孺,挤破庭门 智者喜...

  • 若有慈悲,则无烦恼(重建之路188)

    子曰: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 学生问:为什么“仁者无忧”呢?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 与智者

    生活的无耐注定我们冰冷矜持。沉默,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忍无可忍,拨出手中长剑。 江湖。 豪情义胆唱春秋...

  • 忍他让他,过些年且看他

    据说在大山的深处有位智者,能解人间一切惑。凡夫爬山涉水以求解惑。 “这一路可经过艰险?”智者问千里迢迢不顾山高水长...

  • 【智慧家长 天才孩子教育之道】

    君子道场【智慧家长 天才孩子教育之道】 链接孔圣人的因材施教之道,当下打通“勇者无畏,仁者无忧,智者无惑” 发现孩...

  • 与智者为伍,与智者同行!

    文/江徕 2023/3/4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没有对手会寂寞。四处树敌,又会腹背受敌,孤立无援。 没有朋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者与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fpgktx.html